胡衛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圖形和幾何教學的有效性,一直都是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文章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基于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提高“圖形與幾何”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和幾何”;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教學觀念是指引教學不斷前進的動力,教師如果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積極創新教學觀念,并充分地體現在教學中,那么教學效果肯定會得到很大的提升。當今時代,不再是知識的天下,學校、社會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不管是幾何圖形還是除法運算都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科學選擇教學方式。在課堂設計環節,教師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更要通過交流、提問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實際教學中來。這樣,才能在潛意識中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升。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工具,是其他任何教學資料都不能替代的。但是,教師要明確這一觀點:教材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課堂教學并不能全部依賴教材。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照搬照抄,教學流程也沒有一點新意,完全按照教材要求執行。雖然,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學依據,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不同,各個地區的辦學水平和文化不同,導致無法用統一的教材去教學。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知識的講授。并且,在講解教材例題的過程中,不要將答案和盤托出,要合理設置教學問題,讓學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索。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得到了加強,其數學素養也有所提升。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去認識生活中的圖形,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去觀察,并逐漸地抽象出空間圖形。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經驗有限,但是也建立了很多表象,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加強學生的理解,還能讓學生進行二次創造,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將生活中的實例作為教材內容,學生不僅會感覺親切、生動,還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并學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
單靠想象和觀察是不可能形成空間觀念的,還必須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不僅感受了數學的趣味性,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通過自己的直接參與,去不斷地思考和想象圖形的變化,讓學生充分感受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了解概念后再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解答問題。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們的對比、思考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多媒體等應用到了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教學優勢,豐富小學數學課堂,為枯燥的數學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并且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更加方便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豐富了課堂教學。如果在此基礎上,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制作教學課件,其教學效果勢必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總而言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體會圖形的變換,以此來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閆 磊.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教學策略[J].新校園(閱讀版),2016(1).
[2]姚莉華.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