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來
摘 要:生本理念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教育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教學過程。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能力和以后的全面發展。文章闡述了生本理念的理論,并分析了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數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與傳統教育理念不同,生本理念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目標,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生的個體實際出發,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學[1]。生本理念作為一種新事物,其理念更符合當代小學生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教育者基于生本理念開展教育可以領悟到教育的真諦和含義,享受到教育帶來的樂趣,更好地開展教育事業。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將自身角色定位為指導者,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在不斷地學習和思考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生本理念對于傳統教育理念而言,不僅補充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模式的不足,還解決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
讓學生自主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生本教育的第一步。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接受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完成。小學生的自主性比較差,教師需要給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以便讓學生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要加入適當的問題,以免學生因為缺乏學習的認知,自主學習過后跟沒學習一樣[2]。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接受程度,布置難度適中的題目。要想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并獲得不同的發展,需要教師去營造一種自由輕松、開放的探索氛圍,促使學生去探究和發現。
2.開展小組學習模式
互助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的第二步。小組學習模式是教學中經常會用到的方式,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如今很多事情都需要合作才能得到解決,而合作關系的成立建立在合作的理念上。小學的小組學習模式,往往是六個人為一個小組,將班上的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布置任務到各個小組,采用競賽獎勵的機制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小組內的討論得以有效地開展,教師在旁邊觀察進行必要的指導。小組學習結束后,要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通過反饋環節,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知識技能所掌握的程度,接著對一些學習重點內容進行提示和總結,最終完成小組學習目標。在小組活動中,要充分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確保小組活動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在小組成員間建立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一定的角色,并且采用角色輪換制度,讓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
3.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的第三步。小學生可以模仿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進行簡單課程的講解。這種講解作為課堂導入的形式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講學中。另外,教師可以在數學導入上下功夫。例如,在教小學生認識鐘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立具體情境,問學生早上起床如何看時間。學生會回答看鬧鐘和手機等。教師可以接著問學生,鬧鐘作為一種鐘表,大家是否都會正確認識。有的學生回答知道,有的學生回答不知道。這時,教師就可以用事先準備好的道具,引導學生認識鐘表。在對鐘表有了大致了解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分析和講解,幫助學生加強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生本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學科是一門概念性和抽象性相對較強的學科,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1]姜愛華.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實踐分析[J].好家長,2016(38).
[2]孫旭敏.試論生本理念下有效課堂教學行為[J].關愛明天,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