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湖
摘 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各種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以及教學手段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微課就是教育領域當中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其有效地顛覆傳統教育模式,受到了廣大初中教師青睞。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將微課運用到物理課堂教學中, 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構建高效物理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文章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闡述了微課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關鍵詞:微課;初中;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物理這門學科邏輯思維強、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很多時候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初中生講解知識點,但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如果教師將微課引入物理課堂教學中,則可以有效地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內容,在課前錄制好本章節的教學微課,幫助初中生理解物理課堂上的難點以及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新課改深入實施背景下,導學案應運而生,導學案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指導方案。初中生可以根據教師所制定的導學案學習,之后教師再根據初中生反饋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講解及分析。為更好地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微課同導學案有機結合起來, 實現優勢互補[1]。
例如,教師在《浮力》這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預習本章節的知識點,之后教師再根據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巧用微課化解本章節的難點。教師利用微課可為學生出示一組潛水艇方面的圖片,并為學生播放一段曹沖稱象的Flash 動畫,進而有效地展示浮力的存在。再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展示下列現象:將一乒乓球按入盛水的杯底后釋放,乒乓球會上浮。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到的現象,問學生乒乓球為什么會浮上來?乒乓球靜止時受幾個力的作用?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導學案,讓學生思考浮力的概念、浮力是否有方向、影響浮力的因素有哪些?教師借助微課可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新課進行預習,而將微課同導學案有機結合在一起,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微課內容的認識。
眾所周知,物理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倘若初中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對某個知識點掌握不到位,就會阻礙今后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分類整理相關知識點,并將相關資料制作成微型PPT課件,將其上傳到網絡共享平臺,以便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復習。
如在電流、電阻以及歐姆定律教學中, 教師可對一些常見的學習問題進行歸納整理,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同時,教師將各種解決方案制作成微課,并集中學生討論微課的制作過程,其實質上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對本堂課的物理知識點的形成的理解以及掌握的過程,教師借助微課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物理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自然而然課堂效率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實驗在初中教材文本中占據了很大比例,雖然教師可以在課堂進行實驗演示,但由于受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實驗都無法在物理課堂上進行。但是微課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2]。
例如,教師在《大氣壓強》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材文本中有非常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實驗中將水銀放入長玻璃管中,眾所周知,水銀是有毒的,將其帶到課堂來是非常不妥的。倘若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此實驗,初中生根本無法體會到大氣的壓強,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將其實驗展現出來,為學生講述實驗原理,并鼓勵學生算出準大氣壓強。之后教師再改進上述實驗,制作微課:使用水來替代水銀,并為學生展示出這個實驗操作過程,并鼓勵學生計算水柱的高度。教師借助微課來進行實驗演示,能讓初中生直觀形象了解實驗過程,體驗實驗的真實感,更好地培養其探索精神。
總而言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用微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學案引導,突破重點難點,優化實驗教學,促使物理課堂效率的提升。
[1]鄒升斌.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5):67.
[2]謝玉鳳.試論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中學理科園地,2016(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