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李維佳
[摘要] 目的 研究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臨床護理措施。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1—12月于該院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180例,把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平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選取90例,對他們實施術前1 d備皮,采取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選取90例,實施備皮時間小于0.5 min并在顱腦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他們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 通過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患者的腦脊液漏(OR=2.391,P<0.05)、后顱凹手術(OR=2.745,P<0.05)、腦室外引流(OR=3.353,P<0.05)以及手術時間≥2 h(OR=3.427,P<0.05)是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觀察組患者的顱內感染發生率3.3%,明顯低于對照組34.4%,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后一定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在手術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標準,針對顱腦手術患者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效防止顱腦術后患者出現顱內感染,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關鍵詞] 顱腦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3(c)-0127-04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Craniocerebral Surgery and Research on Clinical Nursing
ZHANG Hui, LI Wei-jia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risk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craniocerebral surgery and research on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1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9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hose preserved skin time was one da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se preserved skin time was less than 0.5h used the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fter the craniocerebral surgery,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Logistic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OR=2.391,P<0.05), posterior fossa surgery (OR=2.745,P<0.05),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OR=3.353,P<0.05) and operation time ≥2 h(OR=3.427,P<0.05)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craniocerebral surgery,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3% vs 34.4%)(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We must enhanc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surgery, strictly carry out the aseptic operation standards in the operation course, implement the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isk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us 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craniocerebral surgery and promoting th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After the craniocerebral surgery; Intracranial infection; Risk factor; Clinical nursing
顱內感染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顱腦術后并發癥,顱內感染的出現對患者的康復和治療都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不僅會延遲患者的康復時間,還會對患者的腦組織和鄰近結構造成很大的傷害,對患者產生不可逆的傷害[1]。由于顱內感染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顱腦手術并發癥,所以臨床上對于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以及護理措施都比較重視。為了研究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臨床護理措施,該次方便選取了2017年1—12月于該院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180例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于該院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180例進行研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有102例(56.7%),女性患者有78例(43.3%),患者的年齡在19~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9±2.5)歲,60歲以下患者133例(73.9%),60歲以上患者47例(26.1%)。因交通事故造成損傷患者118例(65.0%),高處墜落造成損傷患者31例(17.2),外力打擊造成損傷患者28例(15.6%),其他原因造成損傷患者3例(1.7%)。患者入院后均進行顱腦CT、MRI檢查,確診為顱腦損傷,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其中包括開放型顱腦損傷患者65例(36.1%),閉合型顱腦損傷患者115例(63.9%),為了獲得更加準確的研究結果,在該次研究過程中排除了合并其他嚴重疾病以及存在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該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時間、手術部位、手術過程等進行回顧性分析。臨床上出現與患者病程不相符合的發熱、頭痛、頸項強直等顱內感染癥狀或者體征,并出現下列情況的,符合顱內感染的診斷標準:①腦脊液白細胞>0.01×109/L。多核白細胞>50%,外周血白細胞>10.0×109/L。②腦脊液培養結果為陽性。③腦脊液糖含量<2.25 mmol/L,蛋白質含量>0.45 g/L。④經顱腦CT、MRI等影像學檢查提示顱內出現膿腫,經手術證實。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在術前一天囑咐患者進行頭皮備皮。觀察組患者根據顱腦手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①術前1 d囑患者沐浴,術前30 min頭皮備皮、定位、戴手術帽后送入手術室。②術前清除患者創傷部位的感染。很多開放型顱腦損傷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時就已經出現感染,對于術前出現感染的患者,要及時清除患者創傷部位的異物或者碎片等,清除患者創傷部位的感染源,防止患者出現更為嚴重的感染[2]。③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顱腦損傷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損傷類型,患者在接受顱腦損傷手術后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在對患者進行手術以及患者的康復時期,醫護人員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每天要對患者的病房進行肯格王空氣消毒機YKX/Y100消毒或者紫外線燈照射殺菌消毒,對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清潔,及時為患者更換敷料,對患者的消毒效果進行定期監測。定期幫助患者進行翻身,翻身時注意對患者的引流管進行保護,在拔出患者的引流管時要及時進行縫扎處理,降低患者的感染發生率[3]。④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顱腦手術后,臨床上經常使用抗生素來防止患者出現感染,但是濫用抗生素可能導致患者體內菌群失調,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很大的不利,所以在對患者進行顱腦手術后要根據患者的藥敏試驗和血尿等實驗室檢查結果來合理選擇抗生素的使用,同時注意對抗生素的藥效進行觀察[4]。⑤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針對顱腦手術患者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重點護理,特別是要加強對腦脊液漏、后顱凹手術患者以及腦室外引流患者的護理,提升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護理技巧。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根據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出相關的護理對策。對于意識較為清醒的患者要加強對他們的飲食護理,讓患者多吃一些高營養、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強患者的體質和免疫力。對于昏迷的患者,讓對他們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或者鼻飼高蛋白、高纖維素、低脂肪流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很多患者在接受顱腦損傷治療時會出現高血糖癥狀,所以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選擇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對于腦脊液漏的患者,要重視對漏口的護理,做好患者的消毒和清潔,保持患者漏液流出的暢通。對于已經出現顱內感染的患者,要及時進行腦脊髓細菌培養,合理選擇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治療[5]。
1.3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利用平均值±標準差(x±s)的方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法對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該次研究所抽取的180例患者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發生率為18.9%(34/180),通過單因素分析發現,感染組患者與未感染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血糖水平、損傷類型、住院時間和術后抗菌藥物使用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術前GCS評分、術前備皮時間、氣管切開、手術類型、手術部位、腦室外引流、腦脊液漏、術后白蛋白、激素的使用與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關系密切(P<0.05)。見表1。
通過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患者的腦脊液漏(OR=2.391,P<0.05)、后顱凹手術(OR=2.745,P<0.05)、腦室外引流(OR=3.353,P<0.05)以及手術時間≥2 h(OR=3.427,P<0.05)是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顱腦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損傷類型,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和建筑事業的快速發展,顱腦損傷在我國的發生率逐漸上升。顱腦是人體最為薄弱的區域,顱腦損傷患者經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后很多因素都會對患者的健康和康復造成不良影響,使患者出現感染等術后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脅[6]。所以對影響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對于防止患者出現顱內感染具有極大的意義。在該次研究中,180例患者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發生率為18.9%(34/180),與相關研究結果12.6%~29.7%相一致[7]。通過對患者臨床資料的回顧,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術前GCS評分、術前備皮時間、氣管切開、手術類型、手術部位、腦室外引流、腦脊液漏、術后白蛋白、激素的使用與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關系密切(P<0.05)。通過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患者的腦脊液漏、后顱凹手術、腦室外引流以及手術時間≥2 h是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針對接受顱腦手術患者出現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有針對性的顱內感染護理措施,在對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做好手術的準備工作,合理使用預防性藥物或者抗生素對患者進行預防感染,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與護理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指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等,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感染措施,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8]。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了有針對性的顱內感染護理措施后,感染發生率僅為3.3%,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34.4%,這說明在對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時,針對顱腦術后顱內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于防止患者出現顱內感染的意義重大。
通過該次的研究可以發現,顱腦手術患者的腦脊液漏、手術部位、腦室外引流以及手術時間是導致患者術后出現顱內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而術前備皮時間對術后顱內感染率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對于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后一定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在手術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標準,針對顱腦手術患者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效防止顱腦術后患者出現顱內感染,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柏萍, 侯彩娥. 顱腦手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7, 11(4):57-58.
[2] 洪濤. 顱腦手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與防治對策[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26):5020-5021.
[3] 張偉寧, 田敏, 張阿寧. 老年重癥顱腦外傷術后出現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措施[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4):113-115.
[4] 張興祥. 神經外科術后患者顱內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J]. 中外醫療, 2014, 33(4):37-38.
[5] 于曉晨, 張永輝, 林琳. 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0(11):27-29.
[6] 伍仕兵, 楊靖, 吳常瑞. 顱腦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分析體會[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6):199-200.
[7] 周焱峰. 腦室出血外引流拔管時間與術后繼發顱內感染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外醫療, 2017,36(22):163-164.
[8] 程艷. 開顱術后神經系統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臨床干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0(17):152-153.
(收稿日期: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