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霄令 高曉兵
【摘 要】本文以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課程開發為例,論述民族文化傳人培養課程的開發,提出開發坭興陶特色專業文化課程、建設坭興陶技能實踐課程群、構建坭興陶技藝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課程體系等措施,培養符合坭興陶產業發展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的民族文化傳人,有效地傳承坭興陶民族文化,推動坭興陶民族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文化 傳承 坭興陶 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B-0008-02
欽州坭興陶民族文化是擁有 1300 多年歷史的地方傳統手工藝文化。欽州坭興陶與宜興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慶榮昌陶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從 2012 年開始,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圍繞欽州坭興陶,在文化傳承、技藝傳承和人才培養上進行研究與實踐,開發了服務于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培養的特色專業文化課程,建設了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的坭興陶技能實踐課程群,構建了針對性強、實訓效果好的坭興陶技藝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課程體系,探索職業學校培養民族文化傳人的課程開發新路徑和新方法。
一、開發坭興陶特色專業文化課程,全面提高民族文化傳人的文化素養
近年來,伴隨著坭興陶產業的快速發展,坭興陶民族文化傳承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坭興陶產業發展的瓶頸。雖然在傳統師傅帶徒弟的作坊式人才培養模式下,逐漸有些新生傳承人才出現,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大部分企業和大師工作室對人才的培養都是只注重單一技能的復制式傳授,忽略坭興陶技藝的系統傳授以及多元技能的全面培養,忽略綜合文化基礎的打造,尤其是民族文化知識的灌輸和工匠精神的傳遞,導致人才培養速成化、粗糙化,難以適應當前產業發展對高素質民族文化傳人的需求,繼而嚴重阻礙了坭興陶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和坭興陶民族產業的優化發展。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在培養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的初始階段,通過深入調研,發現以往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存在整體素質不高、缺乏文化底蘊、技能單一、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學校大膽地進行課程改革,根據坭興陶民族產業發展需求設定課程目標,將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坭興陶方向)的課程目標定位為人文素養與專業技能兼備,單項技能與多項技能協調發展。既不盲目傾斜于民族文化傳人文化知識的學習,也不一味側重技藝技能的實訓。學校嚴格遵守國家教育部要求中職學校開足基礎文化課的規定,從專業特點出發,開發坭興陶特色專業文化課程。例如在傳統語文課中,增加直接服務于坭興陶裝飾工藝的詩詞學習內容,師生一起仿照五言、七絕等詩詞格律創編專業技法口訣。另外,增設坭興陶簡史,并在該課程里添加中國美術簡史和中外陶藝簡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的過程中,建立與專業發展聯系更緊密的多元文學知識結構和多元歷史知識結構。
二、根據坭興陶企業用工需求設計和安排課程內容,建設坭興陶技能實踐課程群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通過開展行業、企業調研,歸類形成坭興陶行業的主要工作崗位群,并根據市場調研和結合學校坭興陶專業的資源優勢,綜合坭興陶大師、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反饋的信息,制定《坭興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選擇和確定不同時期的專業技能課程內容,使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貼近坭興陶企業的生產需求。在不同的學習時期,學校通過合理的見習安排、教學實習安排和定崗實習安排,使學生完整認識坭興陶的工藝制作流程,初步了解基礎制作工藝,并深入學習單項核心技能,接觸和研究多元創新技能。在保持陶瓷設計師、陶瓷成型工(手拉坯)、陶瓷裝飾工(雕刻)等核心就業技能課程內容不變的前提下,學校結合企業用工崗位需求的變化,合理增加全手工制壺、燒制、打磨、附件裝接等課程內容。經過幾年的實踐,形成相對穩定的坭興陶技能實踐課程群,使培養出來的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能滿足企業生產鏈上各個崗位對人才的不同需求。
在課程設置上,改變原來門類過多、知識零散、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等問題,建立連續性、可選性、延展性兼備的課程體系,并以學生對學習的自主選擇和興趣為出發點,為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連續性是在重新構建的坭興陶專業課程體系中,連續統一每個科目的知識脈絡,有效銜接前后兩個階段的課程,使其相輔相成。在修訂的《坭興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拉坯基礎課程是拉坯技能課程的始發課程,拉坯提高課程是拉坯基礎課程的進階課程,在學習內容上逐步提高難度系數,兩門課程在知識系統上呈現出來的是遞進連接關系。可選性是學生對課程具有選擇空間,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專業對口發展作合理的選擇和調整。面對拉坯成型、雕刻裝飾、全手工制壺、附件裝接等專業技能課,學生在第二學年可以在第一學年初步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技藝強項和往后發展的目標選擇主修技能課程。延展性是課程體系內,部分課程是為了幫助學生儲備后期專業發展的驅動力,尤其是儲備創新創業的基礎能力而開設的。例如素描、中國畫、圖案設計、陶藝設計等課程,可以很好地為學生提升學歷、提高專業水平和藝術鑒賞水平奠定基礎。匯總和整合課程內容,編寫專業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終身發展和長期學習的內容進行精講。如“雕刻裝飾”課程中,主要講授基礎刀法、平雕技法、淺浮雕技法這類可應用到大部分器型裝飾中的基本雕刻技能。又如附件裝接課程中,西施壺、仿古壺、半月壺等市場走俏的經典壺型的壺嘴、壺把、壺鈕等是主要的附件裝接基本技能教學內容,并由此逐步延伸到其他壺型的附件制作。
三、構建坭興陶技藝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課程體系,根據坭興陶工藝制作特點實施課程教學
在研究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培養的課程開發過程中,除了采用“單元制”階段性集中授課去開展技能實訓外,還應在構建坭興陶技藝人才核心技能“三段式”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分階段對核心技能進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模仿到創新的遞進式培訓,并根據坭興陶技藝單項技能相對獨立和多項技能互相協同的特點實施課程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一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滲透學會學習的理念,在課程中改變以往偏重知識講授的傾向,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并形成積極學習、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在課程中學會自主學習。例如《坭興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和針對性指導,老師和師傅對學生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總結,在思考中領悟,以達到不斷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目的。又如《坭興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的畢業作品評價做出具體評價標準和要求,強調學生作品的獨立設計、獨立制作和合作設計、聯合制作的兩面性,希望學生在畢業作品的制作過程中提高審美水平和創新精神。
二是在第二學年,學生單項技能基本形成的基礎上,安排銜接式教學活動,拉坯成型課程服務于雕刻課程,附件裝接課程服務于拉坯成型課程,燒制課程服務于拉坯成型課程、附件裝接課程和雕刻課程。既解決各課程的耗材問題,又自然形成班級與班級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和合作學習。學校聘請 19 位國家級、省級、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和青年陶藝師到校任教,建立大師工作室,按照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每個大師不同的技藝特長,分工藝、分小組開展師帶徒的技能教學。盡可能參照企業的工作情境,通過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的無縫結合,通過師傅一對一的指導,指引學生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有效地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地改變了過去“填鴨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專心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提高了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在原先建立大師就業促進工作室、學生創業工作室和青年陶藝師孵化基地等“兩室一基地”的基礎上,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融入欽州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創新創業基地,開設與電商結合的坭興陶營銷和小微企業運營等就業創業課程,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和能力。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機會學到大師的獨門絕技,使學生掌握高精技術,并通過言傳身教和貫徹企業的管理要求傳遞工匠精神,實現高素質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的培養。
三是在第三學年,根據定崗實習和畢業創作等教學任務,以賽促學,以銷促學,通過小組探究式合作,研發新作品、新產品,對接產業,對接市場,檢驗學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和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培養質量。
四、根據行業技能考核標準進行多元考核,優化學生技能測評工作
為了更好地根據坭興陶民族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坭興陶民族文化傳人,通過為企業輸送符合用工標準的專業人才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的進步和發展,坭興陶專業組教師在欽州市坭興陶協會的委托下,參與制定用于坭興陶技能考核評定的國家陶瓷技能等級考評標準。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參照行業考核標準確定教學評價標準,確保培養出來的人才符合企業崗位用工標準,從而促進學生的就業,使輸送的人才對民族產業的發展起到真正的推動作用。同時,在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把教學評價的功能導向從選拔和甄別轉變為鼓勵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提升、改進教學實踐。在評價內容上,關注學生在學徒階段的實踐和改變,注重學生的探索創新、自主學習、適應變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在評價形式上,不以十分制、百分制等簡單的數字計分形式進行,而是采用分數與文字描述相結合的方式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歸納評價;在評價對象上,既關注學生的表現,也關注教師的表現和整個教學行為的實施。例如在雕刻裝飾課程的評價中,對學生的評價應從作品效果、技能水平、能力培養等多個方面進行,對師傅的教學行為評價則從任務下達、過程指導、任務完成、總結點評等階段進行,使師徒都可以在評價中獲得提高和完善。開展教學評價時,還應根據學生對設備的維護、對實訓衛生的重視程度以及職業態度等去開展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課程任務與項目課程[J].職教論壇,2008(10)
[2]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趙晶晶.項目驅動式教學在工藝美術專業中的應用研究[J].上海工藝美術,2016(1)
[4]葉圣燕.基于工作過程的蘇繡實訓課程開發[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4)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