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靜 閆忠紅 孫相娜 欒廣君 張萍
摘要: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渠道。中醫藥文化與中醫院校思想政治課結合,恰當地將中醫藥文化中蘊含的“仁”、“和”、“精”、“誠”等核心價值運用于中醫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可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性,提高中醫藥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思想政治課;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2018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事業的靈魂和根基。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以中醫藥對于生命與疾病等認知觀念為基礎,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與理解,在精神、行為、物質等層面形成的最根本的價值觀和精神實質。中醫藥文化對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提高中醫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我國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目前,中醫藥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普遍缺乏特色。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熱情不高。結合中醫藥文化,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使中醫藥文化教學和思想政治課教學之間實現融會貫通、相互補充。這樣,既彌補了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專業、教學內容枯燥等不足;又由于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專業,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再加上中醫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史哲等內容,更易于為中醫院校大學生所接受。因此,結合中醫藥文化,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的同時,也達到了傳播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目的。
2 促進中醫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教學目的的達成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9年頒布的《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指出,“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是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的主要體現,可以概括為“仁”、“和”、“精”、“誠”四個字。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作為中醫藥文化的靈魂,是中醫藥幾千年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文化精髓,決定著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人才的基本職業素養中也應包涵“仁”、“和”、“精”、“誠”等精神。
中醫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樹人。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中醫院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他們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使他們能夠成為合格的中醫藥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醫藥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中醫院校大學生通過學習中醫藥文化,特別是對中醫藥文化“仁”、“和”、“精”、“誠”等文化精髓的學習和繼承,培養中醫院校大學生對中醫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學生學習中醫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學生文化自信,使他們能夠發展中醫藥事業,傳承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與中醫藥思想政治課的立德樹人的目的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中醫藥文化教育,可以促進中醫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教學目的的達成。
3 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習近平強調:“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化有益成果。”顯然,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中醫藥文化中所體現出的“大醫精誠”的責任心、“醫乃仁術”的醫德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等無不是“仁”、“和”、“精”、“誠”核心價值的體現。根據中醫藥院校的專業特點,用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內容去深化、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可以使思想政治課理論更具魅力,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總之,在中醫藥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結合中醫藥文化的內容,可以改進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對于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中醫藥文化價值觀,促進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從大眾化教育向結合學校特色、專業特色的個性化教育轉變,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系統性和實效性,推動中醫藥院校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專業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洪雷,張宗明.結合中醫藥文化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中國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2(24) :95-98.
[2]李雪.將中醫藥文化融入醫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4):112-114.
[3]劉軍堂,王彬.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體認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J].中醫教育,2017,36(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