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紅
摘 要:素養是綜合素質的要求,它包括一般的素養和核心素養,一般素養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語文時為自身的長久發展能力的培養,是語文學科學習的主要目的。小學的語文學科素養可以為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做準備。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及實現路徑進行分析,主要從態度素養、語文素養、人文素養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實現路徑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為自身的長久發展和對社會有所奉獻的一個長期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目的。它主要包括態度素養、語文素養、人文素養三個方面。下面將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主要的內容
1.1語文態度的素養方面。對態度的描述大概就是你對人生的態度就是你以后的生活,這句話剛開始讀的時候可能有些疑惑,一句話概括就是態度決定人生。在語文素養的培養中也有一定的公式對其進行表示,那就是語文態度素養等于你的知識加上你的能力,用你的知識加上你的能力乘以你的態度,就等于你所擁有的語文態度素養。另外,在小學語文學科的素養養成過程中,語文態度的素養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我們在以后發展的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品格。小學語文也是這樣,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就會決定小學生對日后生活的行為傾向。
1.2語文態度素養的結構。語文學習的態度并不是一個智力層面的因素,它是我們的心理因素所決定的。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決定了語文學習態度素養結構,第一個方面是,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興趣也有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被動學習的興趣。盡管都是學習興趣的一種,但是發自內心的學習興趣對我們進行日后的長久學習更有幫助,也更能對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如果我們只談興趣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技能都沒有被開發出來,所以我們應該結合一些實際生活中的肢體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形成興趣,進而對其進行引導。這是我們對小學語文學習培養的核心和關鍵。第二個方面是,對語文這個學科的學習習慣。俗語說,習慣成自然。在一本關于自律的書中也曾將習慣與自律結合起來,號稱堅持28天這個周期就可以形成一個習慣。而當你形成了這種習慣,就不用再去堅持了,它就會變得簡單而且容易執行。
2.1小學語文的語言素養方面。
2.2語言素養的結構。語言素養的結構不只是包括語言,還包括語言所包含的情感表達與語言之中流露的思維體現。通過對語文素養的培養,我們培養學習的情感表達,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語言本身,其他的兩個是語文素養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自然而然擁有的兩種基本的屬性。語言的學習,滲透到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學習中,體現在對語言的表達上。甚至,有時候,語言能力的培養要比語言知識的學習更加的重要。
2.2.1語言的主體。語言的主體是人本身,語言是一個中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在語言的主體表達方面。我們知道的越多,就會對語言發出更加深刻地表達。更加的能體現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運用語言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語言生發出人類的真切情感,幫助人類情感的表達。升華我們對語言的體驗,發揮思維的價值。
2.2.2語言素養的類型。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的過程,不同的語言類型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對語言素養進行劃分,重要的放在了這幾個方面,對語言的表達方式上,主要是運用語法和句式以及文章的框架等對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表達。在語言的修辭手法上,主要是運用比喻、擬人以及反問、夸張等多種表達對所要表達的內容添加渲染力和張力。
3.1小學語文的人文素養方面
3.1.1語文素養的形成。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在母語的教育中主要以漢語的教育為主。漢語不僅僅代表一種字符,還有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的語言在其中。它是我們古今文化的優秀結晶。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它的表達的內容也會不盡相同。
3.1.2語文素養的內容。語文素養的主要培養內容是對文化視野以及文化的自覺意識和培養我們的文化自信為主的。它滲透著漢字的字理以及漢字的演化還有滲透著我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故事和文化習俗等。
四、實現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有哪些方面
1、語文學習態度的養成。你的學習態度決定你的學習成績,在我們進行語文這個學科學習的時候,無論是對于語文學習的態度還是對于語文學習的意愿和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是我們實現語文這個學科素養的基礎。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把它貫徹到日常的學習中去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實現路徑,第一個實現路徑是,進行每日的學習習慣養成。我們應該每天拿出來或者空出來半個小時的時間去做知識的積累。第二個實現路徑,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計劃,你可以和朋友交流學習,當然也可以通過電影、電視劇的熏陶與感染對語文知識進行潛移默化的學習。
2、語言素養的層次以及語言素養的養成。語言素養的層次包括語言的積累,這其中包括語言知識的積累以及語感的積累和對語言使用法則的積累,對語言的規范化積累,另一個方面就是在運用語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候,要對自己的語言進行加工與積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對所要表達內容進行表達,這會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等。因此,小學語文學科在實現語言的素養的路徑上最為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教師的傳授。
結束語:小學的語文學科素養可以為我們以后的其他學科做準備。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實現路徑進行分析。主要從態度素養、語文素養、人文素養三個上面進行分析與探討,對其實現路徑進行了分析和建議。在語文這個學科的學習中并沒有一蹴而就的學習,需要腳踏實地的去學習。
參考文獻:
[1] 汪潮,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和培養——關于語文核心素養內涵的解讀,《小學教學研究》 , 2017 (4):4-7
[2] 黃曉玲,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以鄭桂華執教的《安塞腰鼓》一課為例,《西部素質教育》 , 2018 (6).
[3] 解連柱,試論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以鄭桂華老師對《安塞腰鼓》一文的授課為例,《新校園旬刊》, 2014 (9) :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