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貞華
摘 要:學校管理是當今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學校的管理更為重要。學校的管理是一套整體運作體系,為了實現管理的規范,需要學校各個部門協調分工,形成一個整體、規范、有機的管理體系,其中小學校長在學校的規范管理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關鍵詞:校長;學校管理;農村小學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一個學校的領路人,是一個學校發展壯大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重要決策者,對當地的教育發展、學生素質的培養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校長在學校的未來發展和管理中有著極大的推動
作用。
一、校長對學校發展的作用
(一)校長的素質
校長的素質不僅包括個人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還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因為校長在制定學校的發展方針政策的同時,要緊跟時代步伐,要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要帶領廣大教師學習馬克思理論,了解國家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理論水平,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校長要在各個方面為師生做出表率作用。
農村小學校長要不斷的接觸新事物,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步伐,要在思想和行為上引領廣大教師走的更遠,要自覺的貫徹黨和國家的額教育方針政策,讓身處農村的廣大教師和學生廣泛的接觸新思想、新事物,為農村培養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同時校長更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校長才能領導好學校的廣大師生不斷創新,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農村小學在素質教育方面會相對步伐緩慢一些,小學校長要積極的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引導廣大的教師轉變教育觀念,讓學生全面發展,做到德智體美一起抓,一起進步的局面,校長要重視改革,創造改革的條件,增加素質教育的環節,不僅要重視課堂的教學質量,更要注重課外活動的積累,增加學生課外活動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課外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
二、如何做好校長的管理工作
(一)緊跟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
校長要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策略、結合教育本身的特點與教育未來教育的發展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校的近期、中期、乃至長期的發展的目標,根據本校的師資特點,制定本校的教學特色。學校的教學目標要在深入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農村小學校長在素質教育的大潮中要不斷提高自身以及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帶領教師注重自身素質能力的提高與培養,跟上時代的教育步伐,具備挑戰新時代的各種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引,為農村培養更多人才。由于農村的教學相對落后,部分小學專業教師短缺,從而導致學生的藝術課程熏陶不足,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音樂、美術教師,通常這些課程都是由其他老師代替,其實這些充滿活力的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農村小學校長要加快農村小學素質教育步伐,吸引更多優秀教師服務農村教育事業。提高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改善學校的教學條件,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
(二)實行民主的管理模式
小學的工作復雜而繁瑣,小學校長應發揮和調動每位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學校的民主管理和監督工作,同充分發揮學校教師代表大會的作用,讓每位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增加工作熱情,只有這樣學校的教學工作才能持續穩健的向前發展。校長要在長期的工作中,應建立先進的評比制度,改善教學方法和教育方式,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生的聰明才智。對教師隊伍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對在工作中有創新意識、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予以獎勵。
(三)健全學校教師隊伍的法律意識
這里所指的法律意識,不僅僅是國家的法律法規,還包括有關教育的法規,如《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等,校長應定時組織培訓,建立教師隊伍健全的法律意識,同時更具國家法律規定針對本校的實際,制定本校的規定,健全學校的管理制度,規范教師的行為,加強學校的各項管理,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要鼓勵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對待學生要樂教善教,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
(四)加強教學管理
小學校長要想把本校管理好,首先要有一個團結務實、以人為本的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要有一個良好的整體素質,因為一個好的團隊能反映出一個學校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學校教學特色。學校工作要切實教學工作為中心,始終如一的突出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抵制課堂的隨意性與形式性,有的教師教學課堂隨意性很大,根據以往經驗教學,沒有按照教學大綱和要求進行授課,抓不住教學重點,這就要求小學校長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家長會和聽課的方式的走進課堂,要與一線教師形成互動,及時了解教師的工作狀態。校長要經常走進課堂、走進學生,要經常舉辦公開課和觀摩課,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傾聽教師對教學管理的建議。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農村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個人素質相對不高,競爭壓力不大,教師進取心不強。這就需要小學校長要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形成競爭優勢,不斷提高教師的個人素養。例如有些小學老師只針對教材內容課堂進行講解,對學校的疑問話題或是教材每沒涉及的內容不予以作答。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打消,教師應該在課下或是備課階段進行大量的閱讀或是知識的儲備,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教師應該對教學工作有充滿激情、樂于奉獻、努力進取的態度。不能讓農村小學課堂和學校管理閉塞,為了成績和高分而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創新精神。
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由于農村校長所處的環境和接觸的人員,會避免不了遇到一些素質和文化程度低于自己的教師和家長,因此校長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豁達的態度,善待每位教師和學生家長,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指導本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探索、腳踏實地,不斷開創農村基礎教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張新平.教育管理學的方法體系[M]. 科學出版社, 2012
[2] 趙樹凱.農民的政治[M].商務印書館,2012
[3] 王坤. 農村小學教師身份認同困境與干預策略[J]. 基礎教育,2013,(03)
[4] 吳康寧.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礎[J].教育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