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
【摘要】高中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而這些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提高離不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覺參與。本文主要探討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基本原則和途徑,從而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學生主體意識的喚醒 動機 興趣 激勵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035-02
在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探究、自我鉆研、自主訓練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已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多年的灌輸式教育已使學生養成了被動依賴的心理,作為主體的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并未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這也就難怪當我們嘗試著把質疑、探詢、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的時候,卻發現學生的反應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積極了。所以,要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變為切實可行的教育行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要做的是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一、從實現人生理想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啟迪學生學習的自覺
崇高的理想、宏偉的志向,是人的能力高度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有崇高理想和信念的人,對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會持有嚴謹的態度、高度的注意力、堅定的意志力、熾熱的情感和追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且從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受用的角度,從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的角度傳授知識、技能,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不僅可以豐富認知、陶冶性情、增加智慧,而且它的工具性、教育性、知識性、綜合性對于自身的培養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幫助學生把學習與崇高的理想、宏偉的志向聯系起來。羅徹斯特大學的教授愛德華·德塞說過:“只有當人們認為某一任務本身是值得去從事的,他們才能真正把它視為己任?!碑攲W生認為所學知識和技能是值得去學習的,是他們實現理想過程中所需要的,為了實現理想就要努力地掌握它,他們怎么會不奮發圖強,主動求索呢?
我曾經教過這樣一位學生,人很聰明,數理化學得也不錯,可就是一見語文就頭痛,上課無精打采。為此,我曾多次找他談心,但收效甚微。一天,無意間我看見他的書桌上放著一個精美的筆記本,翻開一看,里面全是署名為特約評論員的足球評論。我饒有興味地讀了幾篇,發現這些文章雖然文句不很通順,但也頗有見地,并且知道了原來他是一位足球迷,將來想成為一名足球評論員,所謂的“特約評論員”其實就是他自己。這時我眼前一亮,何不藉此給他以鼓勵和鞭策呢?于是,我再次單獨找他談心。我首先對他的愛好和理想給予了肯定,然后送給他一個剪貼本,里面是我從近期的《足球報》和《體壇周報》剪下來的我認為比較好的足球評論文章,其中包括和他所寫的評論相關的一篇文章——《問歐陸大勢,誰主沉???》。第二周,我在他的周記本上欣喜地看到了這樣一段話:“老師,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足球評論員,必須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深厚的文化修養,我會努力的?!痹谝院蟮娜兆永铮颐黠@感覺到了他的變化,不再對語文有抵觸情緒,學習比以前積極主動多了,有時還會把自己寫的“足球評論”拿來讓我修改潤色。
二、遵循愉悅原則,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我國明代王守仁也曾說過:“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殘之則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條,日就枯槁矣?!爆F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當某人的意志行動目標符合他的興趣時,意志行動也比較容易進行,而且能夠更主動更自覺地克服意志行動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困難,當遇到挫折時也能正確對待,不會輕易半途而廢。可見,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中,情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要讓教學給學生帶來歡樂,覺得有趣,他們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所以,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僅意味著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對自己實現人生理想的意義而產生學習的需要,還意味著要讓學生在從事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愉悅,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收到最優化的學習效果。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加以運用。在實踐中,我探索出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動之以情,授之以趣。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用知識本身去吸引學生,抓住其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用精練的語言、清晰的思路,環環相扣,帶領學生神游知識的大觀園;或者運用幽默詼諧、妙語迭出的話語,讓學生在敬佩的嘆服中對語文產生興趣。
2.目標引導,問題推動。課前或課始向學生具體而明確地闡述學習目標,并圍繞目標設置一兩道提綱挈領的問題,喚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愿望和期待心理,使學生在課前就能對教材進行初步的研讀,圈,劃,點,評,從而帶著思考、疑問和探求的心態進入課堂,保證在課堂中思維活躍,參與積極,爭取每節課都興味昂然,學有所得。
3.揭示規律,授之以漁。就語文學科而言,很多學生認為它內容浩繁,無從下手,不像其他學科有章可循。這種思想甚至成為學生畏懼語文的理由。而實際上,語文學習也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語文教師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向學生揭示這種規律,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語文學習清晰化、明朗化,排除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使語文學習輕松起來,快樂起來。
4.自主實踐,自我培養。堅持要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堅持要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堅持指導學生寫作隨筆雜感,并帶領學生創辦自己的刊物,舉辦朗誦會、 辯論會,排演課本劇等。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我學習、自我展示、自我發現的空間,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巨大魅力。
三、以表揚激勵為主,給予學生正確評價,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學習的革命》中這段話曾得到許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都有被尊重、被賞識的愿望,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激發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情緒消極,思路閉塞,反應遲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缺乏成功的體驗,自認為沒有語文學習的天賦,對語文學習缺乏信心。所以及時地肯定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分類施教、步步遞進的做法,設計具有差異性、層次性的作業,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達到要求就及時予以表揚。另外,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長,哪怕是僅有的一點進步或可取之處,也要不失時機地予以熱誠肯定、表揚或鼓勵,使其進一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例如,在作文講評中,教師不僅要表揚整篇作文較好的學生,而且對開頭寫得好的同學、結尾寫得好的同學可以分別給予表揚,盡可能擴大表揚面,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不僅課上表揚,而且還可以把作文中精彩的段落或語句整理后印發給學生。當學生在教師的表揚和認可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怎能不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呢?
參考文獻:
[1]《心理學教程》(寧夏人民出版社)
[2]《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世界教育藝術大觀——透視教育的第三只眼》(遠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