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
【摘要】傳統的教學形式是通過課堂進行授課,我國的學生主要就是通過這種授課方式學習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新的課程改革之下,確定的教學目標是以人為本,要改變學生學習的現狀,學生不能再單純的通過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過于機械,教育工作者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因為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只有學習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關鍵詞】新課標 教學改革 綜合素質 高中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166-01
1.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學改革中,老師的任務并不只是簡單的授課,而是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吸取,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好的發展,因為課堂的時間較短,并且老師的精力也有限,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進步,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2.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融入新課程的理念
在新課程的標準下,主要對地理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因為學生們進行學習主要應該學習的是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學理念不同,課程得到的效果也會不一樣,所以在新的教學課標中我們要重點將新的課程理念凸顯出來。
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明確教學目標,因為這個目標對于教學有一定的指導和激勵作用。新的高中地理教學目標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分別是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三個方面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地理方面的素養,在每一節課程中都有相應的目標,從而能夠持續對其更新,這種方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們也不會感覺教學任務過于繁重。
與此同時,進行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學,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之間了解得更加深入,并且還能讓他們在情感上達到共鳴。進行新課標教學時要重點注意學生是否真正獲得了知識,并且還有調查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的態度和方法。比如老師在講工業區位條件這一節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本地的一些工業園區進行調查,并且對這方面的條件進行總結分析,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學生會注意聽講,因為這跟他們的調查有關,這樣不僅學生的調查能力和總結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在上課時也會感受到愉悅,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對工業區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種授課方式就是單純的學習知識擴展到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很好的幫助老師進行教學和教學內容的豐富。
3.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突出其學習的主動性
在新課標的改革之下,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要進行改變,必須保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老師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正式上課前讓學生提前思考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然后讓他們說出溫室效應給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什么影響,還有就是讓學生觀看這方面的視頻,并且討論哪種因素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最大,如果有爭議,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找出說服對方的理由,這樣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使學生更加喜歡主動探究。
4.老師的教學主體應該以學生為主
新課標要求,學生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這需要教師們的引導,所以老師們應該逐漸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們要多激勵學生進行主動性的學習,相關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在研究一個問題時能夠以不同的方法入手,那么他一定會對這個問題印象深刻,這同樣適用于學生的地理學習。比如在講地球公轉這一節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將圖式法和探究式教學結合起來使用,還能為學生播放太陽的周年變化,最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能夠讓課堂的教學內容立體起來,還能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和愉悅。
5.處理好師生關系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首要前提就是師生關系要融洽,也是教師有效教學的基礎,老師們要逐漸轉變自己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是知識的傳承者,而在新課標中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種角色的轉換能夠使教師感受到教學的價值也能讓學生更加理解老師教學的不易。
6.老師要在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提問
通過情景創設的目的就是吸引學生,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學生在這種情景中進行學習能夠更加渴望學習,老師往往會通過提問來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比如,當講到“洋流”這個章節時,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洋流和航海的情景來啟發學生的思維,第一讓學生在世界地圖上畫出哥倫布兩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線,并將經過的洋流標注出來,第二讓學生在地圖上標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還要問為什么是冬季出發,夏季就返航,第三,讓學生總結泰坦尼克號的航行路線和沉沒地點,然后探究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慘劇,這些案例都是引入了歷史事件,然后創設出這些誘人的場景,這里面不僅考慮到了情景的現實性,還保證了這種情景創設能夠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情景創設才是真實有效的。
7.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重點考慮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課后作業是學生對知識復習的一個重要手段,作業個性化能夠使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完成任務,教師們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夠使學生感受被尊重感,這樣他們就能積極地完成“屬于他們的作業”,如果在布置作業時不考慮這方面的影響,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學生因為作業較難而放棄作業。
在作業布置上,老師還要保證學生作業的多樣化,學生的作業應該由“可預見的、早已生成的、封閉型的”學科作業,要以師生共同構建為主,比如,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進行社會調查,然后由他們一起出地理卷子,還可以讓他們利用課前時間進行演講,親自動手制作模型,這就會形成教師樂于教學、學生喜歡學習,這種融洽的學習氛圍,能夠在最大可能上拓展學生的思維,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8.結語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從而保證學生在學習地理之后能夠有一定的收獲并且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注重老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的統一。
參考文獻:
[1]伊麗文.基于有效教學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5(6).
[2]陳巖.高中學生地理學習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探討[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