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雄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結合詹老師的一節(jié)新授課《和平與發(fā)展:時代的主題》,從三方面反思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一是教師觀念、劫色的轉變;二是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三是在普通的課堂形式中豐富內涵。
【關鍵詞】轉變觀念 主動學習 高效課堂
本學期,我們政治科組組織全體老師聽取了詹老師的一節(jié)新授課《和平與發(fā)展:時代的主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我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應是怎樣?
在這節(jié)課中,詹老師沒有使用過多花巧新穎的形式,課堂也沒有過多的喧鬧,但她卻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做到“我的課堂我做主”。整節(jié)課始終貫穿著“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的理念。所以,這是一節(jié)真正有學生做主的課。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詹老師的這節(jié)政治課。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討論法,它很傳統(tǒng),但卻又很不一般。課初,詹老師直奔主題,引進了一個關于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場景的短視頻,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拋出一個簡單而又有爭議的問題: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能打起來嗎?為什?然后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將學生分成兩組——可能與不可能,讓學生自主討論并列舉出一系列的論據(jù)。詹老師不漏痕跡地將教學內容——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的涵義、表現(xiàn)、原因技巧性地融于學生的這個討論中。在學生的充分討論與論證后,詹老師開始逐一評析學生論點和論據(jù),在評析的過程中,“和平與發(fā)展為什么成為時代的主題,它的具體內涵是什么”等知識躍然于紙,教學目標之一——“理解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水到渠成。
學生對這一知識真的懂了嗎?詹老師沒有進行過多的重復啰唆,而是馬上引導學生做選擇題練習,而且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思考每題的選項選與不選的原因。整個班鬧開了,但這種熱鬧絲毫不讓人覺得形式主義與浮夸,而是學生在鉆研探討問題的很實在的一種感覺。每個同學都在積極地參與著相關問題的討論。熱鬧過后又是平靜,每組爭著派代表解釋具體題目的選項選與不選的理由,解釋不清楚的,其他同學繼續(xù)補充說明。這些理由正是這一知識點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詹老師的滿意的微笑中,知識內容得到了進一步落實。“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詹老師都“盡可能讓學生講”。在習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還自己解決了第二個問題-時代主題的障礙。詹老師不費吹灰之力,第二個教學內容“和平與發(fā)展的主要障礙”毫無痕跡地得到了解決。
詹老師繼續(xù)拋情景,要求學生討論分析“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政治現(xiàn)象,并分析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學生們又是一陣激烈的討論,然后爭先恐后地上講臺展示自己小組的答案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整個過程中,詹老師沒有過多的干預,完全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只是在最后才進行了必要的精評和重點進行了解題思路方面的指導。
教學目標都那么順其自然地突破和實現(xiàn)了。知識在學生的激烈討論中,在詹老師的問題、習題、情景材料的引導下都逐一得到了落實。但總感覺還是有那么一點遺憾,知識之間好像少了一種系統(tǒng),感覺有點凌亂。別急,詹老師有出手了,她展示了一個挖空的知識結構圖,要求學生根據(jù)提示完善結構圖。通過一個簡單的圖,學生對這一課題的知識點把握馬上變得系統(tǒng)而又條理性,所有的知識躍然紙上。但這所有的知識都是來自學生自己的探索,詹老師在這里只充當著一個引路人的作用。
這就是詹老師的這節(jié)精彩的政治課的全過程。這是一節(jié)真正的“我的課堂我做主”的以生為本的政治課,它處處顯示著不普通。
一、教師觀念、角色的徹底轉變
在這節(jié)政治課上,詹老師更多的是充當“聽眾”和“引導者”的角色,她沒有過多的講解,更多的是耐心微笑聽學生講,她堅持“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只在關鍵時刻進行適當?shù)狞c評,最后的點睛之筆就是知識結構圖的構建。她打破了傳統(tǒng)的按照綱目逐一展示并概括總結的依綱靠本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這主要是因為詹老師觀念的徹底轉變-完全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自己解決。正是這一觀念、角色的轉變,課堂才真正變成了學生的地盤,學生才得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真正融入了課堂,享受著探索知識的樂趣。
二、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
在這節(jié)政治課上,一共有三個知識內容——時代主題的內涵、障礙和解決途徑。每一個知識的獲得都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索所得的,而不是老師給予的。學生獲取知識真正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獲取”。著既符合知識的形成過程,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激活。隨著一個個問題在學生的探索、集體討論中得到解決,學生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在享受著這一課堂。
三、課堂形式普通但內涵豐富
這節(jié)政治課在課堂形式上沒有過多的創(chuàng)新,主要是以討論為主。初看感覺與普通課堂沒有什么本質區(qū)別,但細細品味,卻發(fā)現(xiàn)它大有內涵,它無時無刻不在體現(xiàn)著新課程理念的課堂要求。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是主動學習、大膽質疑的課堂。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討論是真的發(fā)自內心需要的討論,而不是為知識而形式;其次,課堂上的討論真的達到了“你一言,我一語,最后集百家之長”的程度,我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的課堂,幾乎全班同學都主動地投入了問題的討論中。學生的討論既有課本的觀點,也有自己稚嫩的看法,而不是純粹的為問題而讀書,學生通過討論是真正的把握了知識,他們是真正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而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鍛煉了思維,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總之,這是一節(jié)精彩的政治課。它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它讓我們看到了如何在傳統(tǒng)教學中貫徹“以生為本”新課程理念,也讓我們反思在鬧哄哄的課堂形式改革下,如何讓課堂回歸寧靜與實效。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