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立德樹人”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是我國中學英語教改的新趨勢?;凇胺D課堂”教學模式,本文設計一份高中閱讀課教學計劃,以探討在該教學模式下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劉潔,廣州大學。
2014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并要求將其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同時,隨著信息技術及網絡教學的發展,翻轉課堂這一新教學模式體現了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突出了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基于Robert Talbert教授總結出的翻轉課堂實施的結構模型,運用該教學模式設計了一份高中閱讀課教學計劃來探討在該模式下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中指出: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具備的、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新《普通高中英語課標》則將其歸納為四大素養: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即“二品二能”。
語言能力指在情境中,以聽、說、讀、寫、看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它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涵蓋了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語言意識和交際意識等。
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陳艷君和劉德軍(2016: 51)認為應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對文化意識進行滲透式培養,通過信息獲取、內涵對比、異同分析等手段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英語學習策略來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對英語保持興趣、善于調動多種資源和策略來提高英語等都是它的體現。
隨著高中英語課程的不斷改革,英語學科教學開始重視工具性和人文性,碎片化學習向整合化、情境化學習轉變,學科知識為本向學科育人為本的轉變。盡管近幾年教師在教學中會借助現代媒體如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但翻轉課堂的實際運用仍不夠,尤其如何改良翻轉課堂模式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值得教師們的探討。
二、“翻轉課堂”的基本內涵
翻轉課堂最早由兩名高中教師提出,主要針對因故不能參與課堂學習的學生能自主在家觀看視頻學習而提出的教育方式。其內涵是指將傳統的由“課堂講授+家中完成作業”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家中通過視頻自主預習+課堂討論答疑及隨堂完成運用、分析、創造等高級認知活動+課后鞏固”的新型教學模式。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閱讀教學設計
閱讀材料選自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五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課型為閱讀課。它的主題是未來生活,突出未來與現在生活的異同。
該設計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分“三階段六步驟”:課前(觀看視頻自主學習),課中(導入、讀前、讀中和讀后)和課后(寫作任務)。
1.課前。學生觀看教師制作的必修5第3單元的教學視頻自主學習,并完成語言知識的識記和理解。
2.課中。
(1)導入:頭腦風暴。想象未來生活的場景,對比其與當今社會在交通、語言、工作、教育等方面的異同。
(2)閱讀前:小組討論。討論當今社會在交通、語言、工作、教育等面臨的問題,并想象出未來可采用的解決方法。
(3)閱讀中:
活動一:利用skimming和scanning策略閱讀文章,并運用思維導圖列舉文章的中心詞who, what, where, why, when和how。
活動二:細讀第四段,概括并分析房子設計的獨特之處,同時發表自己對房子設計的看法。
(4)閱讀后:
根據文章內容運用思維導圖概括未來生活環境、交通、住房和教育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3.課后:寫作任務。寫信給未來的自己,想象并對比今后生活的異同,并表達自己會付出何種行動。
該設計通過學生自主觀看視頻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在課堂頭腦風暴、小組討論、快讀細讀文章、歸納、分析并解決問題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從而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結語
圍繞“立德樹人”和“學科核心素養”來實施英語課程將成為我國中學英語教改的一個里程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必將成為趨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體現了“工具與素養合一”的教學觀,而在教學設計中將語言知識、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整合貫通,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83.
[2]陳艷君,劉德軍.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