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嬋
【摘? ? 要】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背景下,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已經成為了當前重要發展方向。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下一代。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學困生”這一群體一直困擾著廣大教師,盡管他們數量不多,但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如不能有效實施一定的解決對策,將對這些孩子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影響他們將來的人生幸福。只有讓學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是真正的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困生? 成因?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08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育要強調素質提升,要面向全體兒童,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而在教育教學中,有效轉化學困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每一個教師面臨的挑戰。本文對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從實踐出發,提出了可行性解決對策。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分析
小學語文學困生即指在學習小學語文學科上存在困難的學生。具體地說這些學生在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額外的督促和輔導,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與幫助。筆者通過對全校學生語文學習現狀進行摸底調查、科學分析,形成《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調查分析報告》。每班的學困生大約在3-5人,且隨著年級的提高,知識的加深,學困生也日益增多,學困問題凸顯。經分析研究,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有:
1.內部原因。有些學生在智力上存在問題,識記、背誦效果差,反應遲鈍,注意力不穩定。他們在需要記憶的知識和需要理解的知識上都會出現困難。其次,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是造成學困生的另一主要原因。這部分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接受知識被動,自己不想學習,在語文課堂中顯得冷漠。另外,還有少部分學生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善于總結,對知識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識層面,影響語文知識的整體把握。
2.外部原因。語文學科學習范圍廣,與生活息息相關,語言表達較為靈活,表達方式也多種多樣。閱讀文章的繁瑣,寫作的枯燥,口語交際的靈活,都是學生不喜歡語文的原因。加之教學過程中,教師未注重引導有學習障礙的同學參與,教學未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教師仍舊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多的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在作業設計上,也缺少層次性。家庭、社會原因也是造成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外部原因。部分家長一向認為語文就是抄抄寫寫,背背默默就行,忽略了對學生語文的進一步關注。甚至有的學生家長一門心思在掙錢上,對子女缺少管教,放任自流,讓價值觀尚處于塑造期的學生有機會沉溺游戲戲機,網吧,造成學習嚴重退步。
二、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解決對策
(一)不斷激發學困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好的語文教師,不僅要上好課,還要善于與學生交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在因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點不假,要使學困生學有興趣,那就要找機會讓他感受成功。成功是自信的基石。課堂上,教師要量體裁衣,對于難度略低一些的題目,要讓這部分學困生來答,讓他們也找到學習的自信。隨之教師輔以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點頭……都將成為對他最好的激勵,讓他們逐步擺脫學習的壓抑,內心學習的熱情也將被點燃。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要多關注他們。都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學生也會給予最強烈的回應。即由愛教師轉化成愛語文。每次質量調研后,筆者都會有針對性的幫助一些學困生分析試卷,讓他們明白自己錯誤或失誤的原因,對于他們做得好的部分,也會給予表揚,甚至全班表揚。評講試題后仍不理解的部分,會再次給他們講一遍。這樣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習環境,催化了他們向上的勇氣和力量。
(二)逐步改進方法提高學困生學習力
在學困生中,大部分學生基礎都比較差,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法設法,逐步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改進他們學習的方法。
1.提升學習的專注力。很多學困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長時間保持。一節課中,他們也許在課開始都還好,后期就把持不住了。或者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時專注,沒意思的部分又不知到哪神游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但要豐富教學的形式,多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也需要對這些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注,以多種形式警醒他們。學困生的專注力提升了,學習效果自然也就高了。
2.幫助積累語文知識。知識的形成往往是有一個過程的,需要不斷的閱讀,不斷的積累,以拓展視野,開闊眼界。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課外拓展部分的知識,給學生們推薦一些優秀的篇章,詩文,引導他們在課中,課后進行閱讀。要重視對學困生的輔導,因為他們的能力本身就與一般的學生有差異。
3.教師精心設計作業。作業設計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和個性化的內容,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在不同形式、不同層面的自由選擇性作業中,使學困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不斷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作業評價要人性化,要立足于原有基礎上給予客觀評價,多表揚,大大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力。
三、發揮集體作用建立互助小組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群人在一起學習所起的促進作用更大。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有目的的形成一些互助小組,在課堂或課后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創造一種共同學習的互助環境。如課前預習的師徒結對活動,對于語文課前預習工作做得好的學生當老師,學困生則成為他們的徒弟,讓這些學困生與優秀者同行,受到優秀的影響。同時,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并設“最佳師徒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廣大一線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扎實地提高課堂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讓孩子們多讀多練多寫,把基礎知識抓得更牢,同時要與后進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改進方法,因材施教,長期堅持,就能轉“困”為“優”。
參考文獻
[1]張麗梅.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9).
[2]謝麗.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35).
[3]張玉昌.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9):85-85.
[4]程德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速讀旬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