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芝 喻紅艷
摘要:文章闡述了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現狀,針對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打造農產品品牌效應、組建精準扶貧人才隊伍、完善配套設施、打造特色農村電商產業園區等方面提出了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促進策略。
關鍵詞:湖南農村;農村電商;精準扶貧
引言
“電商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電商扶貧對帶動貧困地區種養業的發展,包裝和深加工等配套企業的成長以及物流體系的改善等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16年12月底,湖南省有51個貧困縣,8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何應用電子商務實現精準扶貧,是湖南農村電商發展中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目前,理論界針對湖南農村電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湖南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模式構建等方面[1-3]。對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肅、河南、陜西等省份[4-6]。直接針對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對策的已有研究較少。鑒此,本文在分析目前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對湖南電商精準扶貧的促進策略進行探討。
1、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現狀
為響應國家號召,湖南出臺了各項文件支持農村電商的發展。2014年在頒布的《湖南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規劃了湖南電子商務的近幾年的發展。2015年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商以及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業。2016年4月出臺了《關于引導和促進電商扶貧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電商扶貧目標,工作要求,增添了電商助力精準扶貧的信心。隨著各項文件的出臺和在通信、快遞物流等方面的改善,湖南城鄉電商發展迅猛。2016年湖南縣域電商和農產品電商交易額高達1200億元,占全省電商交易額的19.7%。截至2016年12月底,阿里、京東、蘇寧三大電商平臺開通的3個市州和20個貧困縣的特色館,實現的農產品上行交易額超過10億元,“電商扶貧特產專區”線上、線下交易額達5.8億元。湖南農村電子商務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且發展勢頭強勁。但還存在諸多不足制約著電子商務在湖南農村地區的發展。
2、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有名品,無名牌
湖南農產品品種多且品質好,但大多農產品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不利于在網絡上打造湖南自己的產品品牌。湖南的生豬、水稻、茶葉等農產品,年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但網上銷量不及線下銷量的一半,暴露出在包裝策劃、營銷策略、質量管理、品牌打造上存在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湖南農產品的觸網銷售。
2.2 人才短缺
目前,湖南農村電商市場主體的管理團隊專業技術水平普遍不高,較難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農村電商的經營者,也以當地農民為主,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缺乏電子商務運營、推廣等方面的知識,導致其即使開辦網店,也因自身水平有限,運營效果不佳。
2.3 配套設施不健全
配套設施不健全是湖南發展電子商務的短板。湖南的貧困地區普遍存在著物流成本較高、網絡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雖然湖南農村大部分地區已有寬帶,但網絡信號差、速度慢,難以滿足電商的發展需求。而對于一些貧困的邊遠山區,尚無網絡設施,電商脫貧無從談起。目前,湖南農村大部分地區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即使各大物流快遞公司在大部分村鎮設置了臨時快遞點,但一般均未實現送貨上門業務,用戶需自行到快遞點取貨并需交納費用。甚至少部分貧困地區,準時送貨、貨款代收等電子商務的基本服務尚未開展。
3、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促進策略
為實現湖南農村電商的精準扶貧,有效克服湖南農村電商在精準扶貧中所存在的問題,需從以下四個方面改進和完善。
3.1 打造農產品品牌效應
為提高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質量,應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培育知名網絡品牌。應由農業廳牽頭,會同各部門,聯合有關科研院所,對湖南農產品按種類制定有關質量標準。應鼓勵中介機構以湖南省農產品質量標準為基礎,對農產品進行認證鑒定。應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升級,提高湖南茶葉、水產、肉食等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的水平,增強農產品品牌化加工的能力。應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將湖南農產品品牌效應轉化為市場競爭力,擴大農產品銷售,最終實現農民增收。
3.2 組建精準扶貧人才隊伍
針對人才短缺,專業技術人員更是稀少的問題,可通過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創新人才培訓機制為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提供智力支持。為了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服務湖南農村電商,可由相關部門組織實施人才引進機制。一是通過舉辦電商扶貧論壇、人才招聘會等方式,招聘電商人才。二是定期訪問省內外高校,保持與高校中電子商務人才的聯系和交流。三是設立電子商務人才引進的專項資金。該項資金用于電商人才的入職優惠以及補貼。另外,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組織一些有能力且有意愿學習電商運營的志愿者,對其進行培訓,等其培訓合格后,分配到各個村鎮對轄區內農民進行無償的、高水平的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和輔導,培養湖南新型農民。
3.3 完善配套設施
配套設施對電商精準扶貧來說是基礎中的基礎,應通過各種渠道引導和籌集資金,保證電子商務的配套設施達到電商精準扶貧要求。應加快推進光纖入戶工程,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城鄉、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寬帶接入網。應與物流公司通力合作,在各鄉鎮甚至是村建立物流服務點,把物流產業加快推向湖南貧困地區,并變分散的、成本較高的物流服務,為系統的、成本低廉的全新物流服務體系。
3.4 打造特色農村電商產業園區
農村電商產業園模式利用產業集群優勢給扶貧工作帶來了優勢和機遇。政府作為電商產業園區規劃的主導者,規劃農村電商產業園區時,一定要結合湖南貧困地區的特點,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和特色產品,突出當地資源特色的獨特性。產業園區的建設要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其愿意投入進來。同時,農村電商產業園區的建設應不僅服務當地的農村網商,還應積極引進其他地區的電子商務商家參與其中,為當地電子商務發展吸引更多的資金和相關資源支持,并吸引更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為湖南特困地區電商扶貧助力。
4、結論
農村電商扶貧是“十三五”期間推進農村“互聯網+”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社會精準扶貧、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推動力。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對策研究,從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名品,無名牌、人才短缺、配套設施不健全,提出了湖南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促進策略:打造農產品品牌效應、組建精準扶貧人才隊伍、完善配套設施、打造特色農村電商產業園區。
參考文獻:
[1] 車嬌.湖南農村電商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7(27):30-32.
[2] 何建崎.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7(21):154+167.
[3] 肖頻.湖南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模式構建研究[J].電子商務,2017 (05):3-4.
[4] 石明.電商扶貧“隴南模式”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 2017(06):88-91.
[5] 李永飛.電子商務促進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研究 ——以陜西果業為例[J].物流技術,2017(01):12-19.
[6] 張強.“互聯網+精準扶貧”問題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 2016(27): 23-25.
作者簡介:
廖芝,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喻紅艷,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