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楊楊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現階段旅游景區“廁所革命”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旅游景區“廁所革命”開展提出“學習成功發展經驗,提高鄉村廁所增量”“引入‘互聯網+發展理念,推進打造第三衛生間”“優化管理模式,將景區廁所納入進景區評比”等策略,旨在為如何促進旅游景區“廁所革命”的有序健康發展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旅游景區;廁所革命;實踐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517(2018)06-0028-01
1 引言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推廣,我國旅游業得到飛速發展,在發展的同時也凸顯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旅游景區廁所臟亂差影響游客體驗便是其中之一,針對該種情況我國旅游局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廁所革命”[1]。由此可見,對旅游景區“廁所革命”的實踐開展進行探討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現階段旅游景區“廁所革命”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我國旅游景區“廁所革命”中依舊面臨諸多問題,且主要表現為:1)質量數量均表現出一定不足的情況。伴隨我國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有了越來越充裕的時間用以城市、鄉村、郊區旅游度假,然而旅游景區的數量卻難以有效滿足可接待游客需求的需求。另外,現有廁所還存在設施不完善、環境不整潔等質量問題。2)人文關懷缺失。當前時代背景下,旅游主體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游客攜帶幼兒或者長者出游已發展成一大趨勢。性別搭配不對等等情況使得對廁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階段一些旅游景區依舊缺少為特殊人群設置的衛生間。3)存在普遍的重建設輕管理現象。現階段,我國旅游景區廁所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現代文明生活依舊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既包括廁所科技創新動力有限,還在于我國廁所產業依舊處在初級發展階段。
3 旅游景區“廁所革命”開展策略
3.1學習成功發展經驗,提高鄉村廁所增量
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打造更先進、更便捷的多功能公廁對技術提出了越來越嚴苛的要求。北京市在開展廁所革命中率先提出了“第五空間”的概念,也就是在傳統廁所功能基礎上添加了相應的便民服務基礎設施,為游客旅行創造了極大便利,切實將旅游景區廁所打造成了集技術、文化等于一體的“第五空間”。各大旅游景區可對北京此方面發展經驗進行學習借鑒,對景區現有廁所功能予以完善,一方面延長旅游景區廁所設施設備的使用周期,一方面優化旅游景區廁所環境,進而促進旅游景區“廁所革命”的有序健康發展。另外,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得到迅猛發展,為了保證鄉村旅游廁所增量,地方政府應當在優惠政策、專項資金等方面為“廁所革命”提供有力支持,并遵循“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原則,切實調動起鄉村地方推進“廁所革命”的主觀能動性。
3.2引入“互聯網+”發展理念,推進打造第三衛生間
伴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旅游景區同樣可推進“互聯網+廁所”的發展,使游客轉變成掌握廁所相關信息的第一人,通過相關手機APP對景區廁所位置信息進行推送,結合游客具體位置設計出最佳線路,切實解決游客找廁所難的問題。除此之外,旅游景區在開展“廁所革命”過程中,還應當秉承人文關懷理念,推進打造第三衛生間,有效解決家長帶異性小孩或者兒女帶長輩上廁所尷尬的問題,真正意義上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2]。
3.3優化管理模式,將景區廁所納入進景區評比
相關政府部門應當適度減少對市場的干預,由此既能夠緩解政府財政方面的壓力,還可能促使行業相互間構筑起一個良性循環,并且還有助于技術的發展創新。推進公共事業的市場化發展,在西方發達國家收獲了良好的發展成效,我國旅游景區在開展“廁所革命”中同樣應當不斷優化管理模式,結合旅游景區廁所發展實際情況,構建健全“以商管廁,以商養廁”機制,放寬企業、社會團體廁所市場準入,積極促進旅游景區“廁所革命”的有序健康發展[3]。除此之外,相關政府部門應當推進構建將旅游景區廁所建設管理效果與景區審核及一系列登記評定相結合的制度,在招聘保潔人員方面,可適當招聘男性保潔人員,上崗前加強對保潔人員的教育培訓,為“廁所革命”開展提供可靠的人員保障。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旅游景區“廁所革命”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肩負著廣大人民群眾、游客的熱切期望。因而,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大研究力度,加強對現階段旅游景區“廁所革命”中面臨主要問題的深入分析,“學習成功發展經驗,提高鄉村廁所增量”“引入‘互聯網+發展理念,推進打造第三衛生間”、“優化管理模式,將景區廁所納入進景區評比”等,積極促進旅游景區“廁所革命”的有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珠容.全國景區將實施三年“廁所革命”[J].課堂內外創新作文(高中版), 2015, 27(5): 61.
[2] 郭安禧, 郭英之, 孫雪飛等. 景區旅游廁所滿意度的重要性和績效性實證研究——以山東省4個5A級景區為例[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7, 47(5).
[3] 馬國亮. 我國旅游“廁所革命”的市場化道路建設——基于中德旅游景區廁所管理之比較[J]. 社會科學家, 2015,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