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萌萌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教育業發生了巨大變革,新的教學技術、新的教學媒體、新的教學思路、新的教學理念在互聯網環境下像雨后春筍般出現。我們應充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給教學工作帶來的良好機遇,構建、完善網絡學習資源,拓展與優化教學環境,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筆者對高等職業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闡述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狀況,總結混合式教學模式對高等職業院校中教師與學生的影響,分析遇到的問題,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1 混合式教學發展現狀
混合式學習方式在我國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比如教育領域、培訓機構等。這種學習方式的發展成果也非常顯著,教學效果得到改善,培訓成本大大降低,公司效益大大提升,這種學習模式受到各行各業的肯定[1]。在學校教學中,“線上網絡平臺學習”與“面對面授課”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高校中逐步推廣,同時,中國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斷發展,2010年有關高校信息化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60%的中國高校已經開始使用課程管理系統,這作為支持校內全日制學生的混合式教學的平臺,國內很多知名大學都已開始進行混合式學習研究工作,特別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等項目的推動下,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改革,被當作提高教學效果、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這些都為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有很大的幫助。2013年以后,混合式教學概念由“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的混合”,正式演變為“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3]。
隨著混合式教學逐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更多學者提出混合式教學不是多種高端課程展現技術的簡單融合、也不是簡單的炫酷效果,而是為學生創造一種真正高度參與性的、個性化的學習環境[4-5]。Goodyear強調:所謂混合,不僅是面對面教學與在線教學的混合,更是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下教學與輔導方式的混合[6]。
2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背景
課程建設團隊歷經10年的建設時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9年建成院級精品課程,2013年該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在2015年結項的院級工程造價專業資源庫建設項目中,該課程成為重要的專業能力資源項目,2016年該課程被學院立項為院級網絡課程,同年申報山東省職業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成功,經過2年的建設,共享課程進入結題階段。課程在團隊建設、教學研究和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等方面逐步成熟,已具備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的基礎。
3《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混合式教學建設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作為淄博職業學院“第一批混合教學改革”課程之一,主要進行了課程內容設計、平臺資源制作、平臺資源搭建、課上內容組織、課后考核評價等環節。
3.1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設計是混合式課程建設的基礎,因為后續建立的各種資源都是依據內容設計展開的。在課程內容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專業知識的架構,結合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規律,將授課內容逐步細化,一般由課程級資源、模塊級資源、顆粒化(知識點或技能點)資源構成。合理拆分授課內容,將知識點細化,能夠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由于專業規范的更新,2017年課程授課內容需要采用2016年山東省新頒布的定額,與以前的規范相比,內容變化非常大,課程以前建設的資源利用率極低,大量的資源需要重新制作。與此同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本課程的教學周期為1年,而學校規定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時間為1年,這就要求課程建設必須緊跟課程進度,沒有時間對實施后的內容進行修正。“時間緊任務重”是這門課進行混合式改革的一大問題。
3.2平臺資源制作與搭建
平臺資源制作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教學設計、授課課件、知識點講解視頻、在線測試、課堂作業等內容都需要考慮周全。通過本人對課程資源的制作,發現一下幾點問題:第一,混合式教學改革,由1個人單獨完成整門課程是非常困難的;第二,資源素材的尋找以及資源展現形式對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
資源制作完成后,需要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我校采用的是清華大學的“優慕課”教學平臺。這一平臺也是在不斷的更新過程中,在應用過程中,遇到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平臺資源搭建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較差;第二,學校網絡對教師與學生進行混合式學習產生很大影響,學校中無線網絡的覆蓋程度及網絡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情緒。學生第一次使用學校的網絡平臺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平臺無法下載、無法安裝、無法登陸等,學生容易產生煩躁、抵觸心理,直接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理解和支持,不利于后續工作的開展。
3.3課上內容組織
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教師發布學習通知,學生完成教師搭建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比如答疑討論幫助學生集思廣益、開闊視野、知識共享,作品展示激勵學生高質量完成計量計價任務,學習筆記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等。
學生的“學習基礎”給課上帶來了“活力”,課上不再是教師單純地講解,而是與學生進行探討,很多問題讓學生來解決就可以了,對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學生需要具備的是對實際工程的算量與計價能力,面授時側重點放在規則的實際應用,這樣解決了課上實訓時間短的問題。通過混合式教學開展,學生課上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參與度也有很大改善。
3.4課后考核評價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好地實現了對學生學習的過程考核和終結考核,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平時學習的統計進行權重分配,完成學期內學生學習的考核。
結語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遇到的問題是今后我們著力解決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學改革中吸取經驗教訓,爭取少走彎路,讓學生與教師都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中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陳瑞增.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混合式學習探索與實踐[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