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婕
摘 要:文章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根據新課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觀點并結合高中政治的學科特點,對在政治教學中進行品德教育進行了多角度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強化德育功能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政治;德育滲透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現新時代的新要求,教育部對基礎教育課程作出改革的同時,更對各個專業學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新課標指出思想政治教學必須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讓學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思想政治知識,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大課改的背景下強化高中政治的德育功能重要且必要,本文結合政治學科特點提出以下四點措施。
一、挖掘德育因素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可知,中學生正處在形式運算思維階段,思維的深刻性還在提高過程中。高中生雖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但要準確地將教材中所涵蓋的德育因素提煉出來并有效地轉化為品德素養仍需要教師的引導,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清晰提煉并加以剖析,從而使學生對之有準確的把握。將德育因素清晰化,例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的弊端時通過具體的事例如食品安全問題來闡述商品經濟下經營者為了牟利而產生的道德問題,用學生在生活中可接觸熟悉的事例來闡述,利于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二、拓展德育空間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想要在課堂上贏得學生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在政治學科上的學習興趣,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的范圍,應在以教材為主干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實際拓展德育的空間。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強化高中政治德育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老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經驗為基礎強化高中政治中的德育功能,將高中政治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中具有代表性和思辨性的實例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讓學生的德育以生活為基礎,進一步引發對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從課本拓展到生活實踐,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學科的德育空間。例如,在講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時候可以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如王鳳雅的慈善困局等,從而使學生對德育產生共鳴,積極探究問題出現的背后起決定因素的社會存在,同時自覺提高自我覺悟。
三、靈動教學過程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啟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并落實到學生的學上,教學的手段和教學方式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的層次精心備課,合理安排進度,在重點難點部分放慢授課速度,引導學生直接探索和鉆研教材。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例如,在道德規范標準問題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分析、辨析、交流的過程中深化對教材觀點的理解;也可以通過播放相關德育視頻,例如,在中國夢的相關問題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在具體的中國夢踐行者故事中產生共同情感,從而深化對中國夢的理解。教師要注重教學手段的豐富,教學過程的靈動可以使學科的德育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更好的發揮。
四、提升教師素養
作為德育工作的踐行者、德育知識的傳播者,中學教師,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更需要在基礎教育課程的具體改革目標下形成新理念、新觀點。高尚的師風能夠為學生帶來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要使思想政治學科的德育滲透更加深遠,教師必須從自己做起,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從而在教學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啟迪學生。教師應該豐富知識、端正言行,以自己的學識和人格感染學生,真正從心出發,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非一味地灌輸刻板的教條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賴,才能向學生去詮釋德育的真正含義。
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學是由社會需求和學科本質決定的,也是適應改革的需要,為此高中政治老師的教學方式應加以改革創新,結合學科特點,注重授課技巧,將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學中不斷深化,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政治教育和德育能夠完美的結合,不斷強化高中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朱昕旻.如何利用學科特點強化高中政治的德育功能[J].課程教育研究,2013(16).
[2]孫 偉.利用學科特點 強化高中政治的德育功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