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龍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164-01
摘要 當前,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作為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其教學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高職學生整體素質。因為我國高職教育會受到人們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了很多學校對于高職體育職業體能教學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過分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影響了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構建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高職體育 職業體能 創新教學體系
專業技能課程學習是高職教育的主要特色,發展以及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核心內容。為了能夠順利的掌握專業技能,需要發展某些與專業相關的身體素質。利用體育教學手段、形式以及方法,發展與學生生產勞動相匹配的運動能力以及身體機能,有效提升學生獨立勞動過程中的生產能力。利用職業實用性身體訓練完善以及充實對職業知識的運動技能儲備,加強發展職業勞動身體能力,確保身體活動水平趨于穩定,提升集體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耐受力,提升以及保持勞動者健康。使用按照職業活動特征進行改造的體育運動以及競技運動當中的身體練習是開展職業身體訓練的主要手段,這部分訓練方式能夠決定職業活動效果。
一、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問題
(一)方法單一
當前,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弊端在于學生無法真正掌握體育教學意義,并且容易受傳統理念的影響,過分重視文化教育。鑒于此,學生難以在體能教學的時候實現鍛煉自我的目的,甚至還會造成高職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高職學生學習依然是將興趣作為主要導向,所以,高職體育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個特征,在高職體育教學中使用能夠推動高職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的方法,否則將難以推動體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職業體能教學模式單一化將會直接影響到體能教學質量。在體能教學進程中,高職體育教師需要努力提升其對于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的認知,有效提升高職職業體能教學質量。
(二)基本功訓練缺失
現在,職業體能教學過程中嚴重忽視了對于基本功的訓練,同時,高職學生本身就欠缺體育功底,長期下去,必然會影響到體能教學的質量。部分教師,認為在體育課程上開展職業體能教學不單單是一種落后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是在浪費時間。所以,他們在體能教學進程中,通常會淡化以及忽視體育基本知識教學。
(三)培養目標單一
高職職業體能訓練的目標過于集中于體育學生,忽視了體能教學需要滿足綜合性培養的根本目標。所以,我國高職他能教學的模式以及目標亟待優化,從而可以推動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高職體育教師全才培養模式依然處于初級階段,還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國高職職業體能教學改革需要重視該方面的研究工作,重視對體育教師全才方向發展,使得體育教師不單單能夠承擔體育教師責任,同時還能夠承擔社會體育教學工作。當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師的培養目標,依然需要進行改革,通過優秀高職體育教師的培養來帶動職業體能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
二、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明確體育課程內容基本結構和框架
高職體育課程的內容包含了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文化素養以及職業身體訓練等三個主要模塊。體育文化素養模塊涵蓋了認識體育運動、推動身體發展原理,認識體育運動對于個體心理、身體和社會發展的意義,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育知識。對于專項運動技能模塊則主要包含了認識某項運動基本知識,學習以及聯系運動項目基本戰術以及技術,為學生鍛煉提供了全新的素材,發展學生終生體育運動項目。學習內容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各種運動項目。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可以選擇某個項目開展學習。職業體能訓練模塊的設計工作主要是結合高職學生的職業崗位特征,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內容涵蓋了身體素質訓練、職業相似環境適應性訓練、職業相似動作技能訓練以及職業要求身體形態訓練等方面。
(二)體能創新教學體系設計實施方法
高職體育職業體能課程教學計劃設計需要從整體上系統掌握以及貫徹教學目標要求,以體育知識模塊以及運動技能模塊學習工作制定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融入體能訓練的內容。運動技能練習活動以及體能練習都要按照課程體育態度目標以及心理發展目標的基本要求,設計練習形式以及設計組織形式。鍛煉活動內容設計是課程教學的關鍵所在。加強學生職業身體素質以及技能是高職體育課程開設的初衷也是目的所在。為此應該對職業體能訓練的路徑進行合理設置,防止出現簡單動作模仿行為,注意技能本身的遷移性,使用學生已經掌握的運動能力以及體育技能。
鍛煉活動內容需要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活動內容設置可以按照課程教學目標和過程來系統化設計,所以鍛煉活動內容要結合課堂教學過程。例如在學習羽毛球步法的時候,需要融入下肢力量訓練,按照強度相對較大的練習。這樣不僅能夠發展學生下肢力量,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意志品質。與此同時職業體能訓練活動不能夠局限在課上,還可以向課外拓展。相較于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而言,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體育心理課程目標實現以及體育態度的養成需要長期過程。所以,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對于課程目標實現是必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