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民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改革中,樂器進課堂是一個重要課題。豎笛是小學生學習音樂、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豎笛教學不僅對培養小學生音樂興趣、創新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還直接作用于小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
【關鍵詞】小學音樂 豎笛教學 陶冶心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31
在小學音樂豎笛教學中,教師要將豎笛用好、將豎笛用活,善于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掌握演奏技巧、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將豎笛教學和唱歌教學有效結合起來,以優美旋律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熱情;將豎笛教學融入音樂欣賞當中,在對音樂的深切感悟當中陶冶小學生心靈。
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下,音體美都是缺乏“實用性”的副科。課程改革大背景下,音樂學科的重要作用被充分挖掘出來,小學音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也實施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新的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演唱不再是唯一重要的教學內容,豎笛作為一種用來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和演唱一樣,也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好豎笛,對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以及欣賞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輔助作用。教師既要重視豎笛教學,還要用好這種價格低廉、音調優美、易學的樂器,將演奏技巧的訓練寓于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當中,讓音樂學習和豎笛學習相得益彰,共同為提高音樂教學效果、陶冶小學生心靈、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服務。
一、教師要善于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掌握演奏技巧、帶給學生美的享受
課程改革下的小學音樂豎笛教學,既要以演奏技巧教學為基礎,又要避免枯燥乏味的技巧訓練引發小學生厭煩心理。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在豎笛演奏技巧訓練過程中善于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在幫助小學生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時,讓優美音樂、動人的旋律帶給小學生美的享受。小學生感受到了豎笛這種樂器的魅力,他們的豎笛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在豎笛演奏技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解示范不可或缺,教師要從演奏姿勢、正確指法、呼吸配合、口型等多方面對小學生的豎笛吹奏進行規范。不同樂器的巧妙配合可以讓音樂更增添魅力,在對小學生進行豎笛演奏技巧訓練中,教師還應該讓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如三角鐵、碰鐘、雙響筒、揚琴等來為豎笛伴奏,在器樂綜合訓練過程中,小學生的節奏感大大增強,他們的獨奏與合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師還可以讓部分小學生進行以豎笛為主的樂器合奏,其他小學生則可以給他們打拍子,也可以隨著優美的音樂自編舞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在對學生進行豎笛演奏技巧訓練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多種方式激發小學生的演奏欲望,在課堂上為小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更多和別的同學互相學習、互相觀摩的機會。教師要鼓勵他們走上講臺,鼓勵他們為大家的合奏領奏、鼓勵他們在課間休息時為大家進行獨奏表演,增強小學生的豎笛學習自信心,吹奏出活潑明快的,或舒緩優美的樂曲,讓不同風格的樂曲帶給他們不同的審美感受。
二、教師可以將豎笛教學和唱歌教學有效結合起來,以優美旋律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熱情
在小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傳統的教師一句句的教唱太枯燥乏味,一遍遍的聽錄音也很容易引發小學生的厭倦心理。因此,傳統唱歌教學往往是高耗低效,在一遍遍的機械歌唱練習過程中,他們仍舊唱不準調。更不要談對歌曲的旋律美、意蘊美有透徹的把握,唱出聲情并茂的歌曲,給人以美的熏陶了。課程改革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可以將豎笛教學和唱歌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將新歌的旋律用豎笛吹奏出來,他們在嘗試吹奏的過程中,豎笛吹奏技巧進一步得到了鞏固提高,在用豎笛吹奏新歌的過程中,他們對不容易唱準的調、不容易把握的節奏有了更好的把握,這對他們的新歌掌握大有助益。然后教師將小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用豎笛將歌曲的旋律吹奏出來,另一組在歌曲旋律的配合下嘗試演唱,他們在優美的伴奏當中對歌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僅更好的學會了歌曲,還在學唱歌曲過程中以自己對音樂的獨特感受、理解以及想象,對歌曲進行個性的詮釋。在用心演唱過程中音樂教學達到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最終教學目的。例如在教唱《哦!蘇珊娜》歌曲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分別練習不同聲部的演奏技巧,然后,教師讓一部分小學生將不同聲部合在一起組成合奏,讓其他學生認真聆聽和聲帶來的效果,他們在分聲部合作過程中、在合奏與合唱結合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豎笛演奏水平、提高了歌唱水平,還在優美抒情的歌聲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意境美。
三、教師可以將豎笛教學融入音樂欣賞當中,在對音樂的深切感悟當中陶冶小學生心靈
在新編的小學音樂教材當中,安排了相當數量的音樂欣賞課。雖然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旨在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但是對于好動不好靜、缺乏音樂素養的小學生而言,音樂欣賞課遠不如歌曲學習更有趣味性,被動的聽不僅不能使他們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到音樂欣賞當中來,他們還往往因為感覺枯燥乏味厭倦了音樂欣賞課。教師可以將豎笛教學融入音樂欣賞當中,一方面,教師將用來欣賞的樂曲當中小學生感興趣的、難度適當的主題旋律讓小學生通過豎笛吹奏出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激發,課堂參與度也大大提高。邊聽、邊吹奏、邊模仿、邊體會,學習吹奏的過程、將音樂吹奏的更為優美的過程就是加深對音樂理解的過程,在小學生的欣賞、豎笛演奏相結合過程中,對音樂的情感內涵有了更為直接的感受、更充分的理解。在音樂欣賞課上應用豎笛,在豎笛教學中融入音樂欣賞,不僅使音樂欣賞課更富有活力、提高了音樂教學效果,還在提高小學生豎笛吹奏技能的基礎上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感悟,陶冶了他們的心靈。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豎笛教學當中,教師要避免只注重技巧訓練的錯誤做法。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讓小學生在愉悅、濃郁的藝術氛圍當中提高吹奏興趣;在用心傾聽、欣賞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個性創作過程中提高小學生音樂素養、創新能力。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發揮豎笛在音樂學習當中的輔助作用,利用豎笛吹奏的優美動聽的旋律帶小學生進入五彩斑斕的音樂世界,用音樂陶冶他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高佩芬.將豎笛引進課堂有助于培養音樂能力[J].新課程(小學版),2010,(10):24.
[2]楊秀華.笛聲如此才悠揚——豎笛教學探微[J].新課程(教師),2011,(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