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梅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思維方式,利用人的發散思維表達圖形思維,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和閱讀經驗形成的一種腦圖形式,是促進學生大腦潛能開發的一種思維方式。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構建思維導圖的基本作文教學模式和訓練體系,研究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可行性,為提高小學生習作的興趣及寫作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努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00
寫作是一項復雜的思維活動,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語文功底,這對部分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因此,如何訓練學生寫作思維,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也就成為了一項教學難題,而思維導圖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題。眾所周知,思維導圖是有效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它不僅運用了圖文并重的技巧,還遵循了學生記憶、思維等規律,利于喚醒學生大腦的無限潛能。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開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活動,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借助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呢?
一、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
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圍繞主題,快速建立起清晰的知識網絡。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認知能力淺,思維和注意指向容易分散。他們在習作過程中不知道從何下手,并且很難集中精力去學習和鉆研。假設學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思維導圖”,當面對一個題目的時候,可能一下子腦子里涌出各種影象、畫面、聲音;也許會想到一個認為很符合題意的典型例子,或者是一句名人名言,但馬上又被新的什么代替了。努力想抓住,它們卻混雜在一起,充斥著思路,它們可能稍縱即逝,畢竟,情景一失永難摹。因此,學生應付的已經不再是作文本身,而是腦海中那些互相碰撞的思路和事例。思維導圖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我們的思路。它直觀地讓我們看到自己思維的脈絡,這個脈絡將繼續幫助我們在接下來的寫作中不至于脫離主題,幫助學生解除了在寫作中對短暫記憶過于依賴的風險。分析出多個立意后,就可以選擇掌握素材多、典型的立意來寫作。
二、幫助學生發散思維
思維導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在于其發散性,與頭腦風暴中的發散性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段寫作中的運用,有助于幫助學生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在進行以“生命”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準備與生命相關的圖標,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圖標分別貼在以“生命”二字為主線的思維導圖四周,并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內容和生命有關,在黑板上呈現一個發散性的圖形,有利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盡可能想出與生命這一主題有關的寫作要點,讓班上的學生盡可能寫出多種多樣的文章。
三、指導學生進行謀篇布局
寫作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謀篇布局能力,這樣才能寫出結構優美、邏輯順暢、主旨鮮明的好作文。對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清晰地了解作文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進而引導圍繞寫作主題,深究各項寫作細節,最終豐富寫作內容,完善寫作文章。但較強的謀篇布局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學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訓練。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時,一定要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準確掌握寫作布局模式,認識文章結構的重要性,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各項寫作能力。例如,在寫作教學《難忘的一件事》時,借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了寫作布局。首先我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了一張白紙和幾根彩筆,然后將寫作主題安排到白紙中央,并引導學生由此開始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構建模式與傳統的“列提綱”有所不同,它具有無限的延展性和開放性,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打破傳統列提綱的禁錮。在這一構建過程中,許多學生都列出了自己的思維導圖,并通過思維導圖直觀地展示了作文的具體結構。如一個學生將文章結構劃分鳳頭、豬肚、豹尾三部分,并利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標注了“詳寫”和“略寫”部分,并在詳寫部分中簡單描寫了事情的發展經過。這一思維導圖不僅清晰地展現了作文的“構思”,還凸顯了寫作內容之間的邏輯性,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各項寫作能力。此外,這樣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有效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
四、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單方面接受,然后學生將寫好的文章交給教師,教師進行閱讀和批改,師生之間的交流僅僅停留在批語這類的紙面上,內容大多集中在寫作格式,文章立意等方面。在寫作的思路形成以及內容方面,教師和學生之間基本上沒有過多交流,在作文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的參與程度不夠,大多是老師布置任務,學生進行寫作這種單向的知識傳遞。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教學,能夠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在作文的寫作全過程中進行交流溝通,進而能夠激發學生更多的寫作想法。在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上,由于正課時間較為緊張,造成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機會比較少,無法激發學生的思想火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比較少,學生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下經常處于被動狀態,受到標準答案和標準格式的規范和束縛,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思維導圖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行思維方式的交流,活躍課堂氛圍。
五、豐富寫作的內容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受到自身發展的限制,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寫作的理解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運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構圖認知。教師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教學資源,不斷地豐富教學的主要內容,強化學生對于寫作的認識,促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作文題目,提高寫作能力。同時,作文教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設置是教學活動的關鍵。教師在作文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結合學生小學作文的特點,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內容,鍛煉學生的作文能力。
總的來說,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應積極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此外,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新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有效地進行素質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毛亞麗.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人生十六七,2018(2).
[2]袁小芬.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46-46.
[3]焦慶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