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艷
【摘? ? 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教師的不懈追求,而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課堂提問。高效的課堂教學總是以“設問—求解—反思—新問”為思維訓練主線的。因為學生的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當他們發現了問題,提出疑難后,就可以在師生的共同質疑、問難、分析、思考中點燃智慧的火花,促進智力的發展。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旨在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提問? 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20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考驗的是教師對文本與學情的駕馭能力。恰到好處的提問能讓學生活躍在思考的海洋之中,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數學思考的引力。“問”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把“問”加以精心造設,靈活提煉,就能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有效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課堂中提問問題的教學方法,以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具體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教師應注意所提問題的合理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提問式教學,教師應該注意所提出問題的合理性。合理控制提問的頻率,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提問也不能太過隨意,應該結合小學數學教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中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提問還應對問題的層次進行設計,結合所要講解的小學數學知識,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講解《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從簡單的兩位數進行展開提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將問題難度提升。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發展完善。
二、把握問題認知的層次性
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能夠適應學生從低到高的認知發展規律,促進小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建構。首先,教師要明確課堂提問“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設計原則,將課堂提問的內容放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不貪大求全。既要防止提問過淺,難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集中力,也要防止提問過深,使得學生無所適從,“聽”而生畏。其次,教師要對課堂提問進行科學的規劃,立足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關鍵點,合理地把握提問與教材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設置問題,環環相扣;解決問題,層層剝筍;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引導學生從地接思維逐步過渡到高階思維。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時,便設計如下一系列問題:四邊形有幾條邊?多少個內角?什么是對邊?什么是對角?然后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搭一搭”的數學活動,當學生搭好“平行四邊形”,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引導:你覺得搭成功的關鍵是什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認知沖突中把握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征和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最后,教師的提問要具有開放性,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探索、歸納和解決問題,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
三、準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在一節課中提問次的數沒有確定,但是準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關鍵。什么時間提問,提問什么內容,提問什么樣的學生,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通常情況下,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于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如果能準確把握好以上的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問后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有的教師在提問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立即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回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立即降低難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學來“幫忙”,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應。實際上,如果教師提問后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么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準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四、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強化提問環節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都是使用黑板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技術應運而生,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巨大優勢下,很快就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由于年齡太小,很難在課堂上保持集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這很不利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也不利于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在多媒體教學技術出現以后,教師就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帶有色彩的照片和一些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平時在課堂上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知識或者是教師自己畫不出來的圖形都是可以多媒體來顯示的。在另一個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性以及優勢來強化提問環節的問題,在以往的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有很多問題都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這個時候多媒體技術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在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放出一些照片或者是一些幾何圖形,在加上一些文字說明,這樣在教學活動中,既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的問題,比如讓學生用木棒擺出長方形,在計算木棒的長度,讓學生去進行思考,這樣既能訓練學生思維,也能考查學生能否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把握一定的提問技巧,來實施有效的課堂提問。這是一個成功課堂的保證,同時它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必須在備課中結合學生實際,注意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講究方法和遵循一定原則,精心準備才能收到實效。
參考文獻
[1]胡建波.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2018(3).
[2]廖美林.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18(2).
[3]尚學蕊.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學周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