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兵
【摘 要】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關鍵詞】古詩詞 興趣 背誦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01
古詩詞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國古代的文化寶藏,開展古詩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學習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還能陶冶他們的情操,開闊他們的眼界。可是在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的還是傳統式教學法,導致現在的部分小學生對古詩沒有興趣,認為學習古詩沒有什么意義。因此,要想讓學生對古詩產生興趣,讓古詩教學更加具有有效性,教師就必須采取一些策略,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確立自己課程的吸引力,必須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一節課的內容,學生都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渴望著,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這一特殊心理精心設計導入課題,能使學生覺得教師講課“有味”,古詩的內容“有意思”,就會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課前激趣很重要。
二、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正在發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頸聯、尾聯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三、多元教學,渲染意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它需要老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例如四年級費老師執教的《江雪》,這首詩如果僅僅讓學生理解漁翁孤獨寂寞,這樣的教學顯然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導學生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體會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郁結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憤世恨時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獨、高傲的感情,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也是本課教學的內容。然而,由于寫作背景復雜,又由于小學生的知識、閱歷、個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學生很難一下子領悟出來。這時費老師不失時機地出示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搞清楚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無疑于“推波助瀾”,能激起學生的心靈震蕩。這種感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是有所體會的。
有人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當我們在教學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時,我們怎么在學生在腦海里構造出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呢?單純用老師的語文描述或許會過于單調,乏味,此時我們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古樸典雅的音樂,展示一幅草原牛羊成群的壯觀景象,營造一定的氛圍,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樣學生就能對此句時有更多不同的認識了。
四、講究品味,培養語感
古詩的語言精確、凝練。每首古詩的字數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練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容。如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寫天門山附近長江的雄偉景色,以簡潔的畫面,表現長江的磅礴水勢及天門山夾江對峙的險要,其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一句中的“出”和“來”化靜為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地勢的險要,給人以動態美。
五、聯系生活,運用詩詞
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的情景的詩。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少小離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具體理解這句詩,兒童或者更大一點的時候離開了家鄉,是因為什么離開家鄉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激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
在學習古詩詞時,如果能針對古詩詞的特點,把它們歸納、概括一下,運用類似于游戲性質的活動,在課堂教學行將結束之際,采取背誦競賽、演小品、編故事、打擂臺、改原作、拼字詞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學小高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學習,并求得向課外延伸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孟郊的《游子吟》,在距離下課十來分鐘時,可征得學生同意,引導全體學生根據詩的內容恰當地布置場景,并邀請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別扮演母親與游子,像演小品一樣演《游子吟》。這樣一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對該詩的理解,還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一次洗禮。創作是讓學生情感迸發的點火栓,教學需要創設條件,去激活、展示生命的靈動與飛揚,促進每個學生創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發展。
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尤其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成績得到提升。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