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靜
【摘 要】高中物理學習與初中物理學習有著很大的不同,引導學生認識這種不同是首要任務。既要讓學生認識到不同以提高對該學科的重視度,又要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那么,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有效性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就此開展了以下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教學手段 自主學習 作業評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09
高中物理的有效性設計,本質上是指利用多元化的課堂設計理念和高效的教學手段,以達到提高學生興趣和成績的雙重目的。在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課堂信息量大,傳授方式單一,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當下高中物理課堂,十分需要有效、有設計性的教學手段。那么,如何實現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設計,本文將根據該問題展開探討和研究。
一、高中物理教學手段多元化
(一)善于利用電腦工具
新型教學手段,離不開新型的教學工具。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也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著眼于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制作和放映生動有趣的教學幻燈片,篩選和播放趣味性強的物理實驗視頻以及查看形象鮮明的物理學科相關圖片等。
例如我曾經做過的課堂實驗,我講到磁場一課,最開始先利用一堂課給學生具體細致的講解了磁場的公式組成和內容。下課后我隨機抽問了幾個學生,詢問他們記住了多少個公式,公式的定義是什么。能答上來的學生幾乎沒有,很明顯他們并沒有理解到我上一堂課所講的知識點。我可以依照傳統方法再把同樣的內容重復五至六遍,也可以強制性要求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但是我采用了另一種辦法,在網上搜索了一個知識點短視頻,視頻內容詳細但是采用了有趣生動的講述方法,學生既看得開心又記住了知識點,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理論很抽象,板書不具體是傳統課堂的弊端,教師如果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好電腦這一工具,就能夠既迎合當代學生的認知和觀念,又可以較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二)實驗與理論相結合
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以課本內容為主,物理實驗次之。但事實上學生通過實驗記住和理解理論知識的效果要比死記硬背強得多。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實驗,引領學生從實驗實踐中領悟理論知識。例如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伽利略用有理有據的實驗反駁了多年來被人們熟悉和接受的物體下落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科能力,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不定期的安排安全完整又規范有理的物理實驗,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和了解物理知識的興趣和潛力。
(三)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
學生是教師的唯一聽眾和受眾,這就要求教師既要保證學生理解了我們所講的課堂內容,又要保證學生能接受和適應我們的教學進度。這就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配合程度越高,課堂效率就越高。依照傳統教學方法,更多的是學生配合教師,單方面接受教學,但是物理學科不像文科類學科,物理學科比較抽象,我們教師授課思維比較活躍,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完全跟上我們的思維,大部分學生是不能馬上接受所講知識點的。這時候除了傳統的循環教學法,我們更需要的是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領悟程度,再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明白學生的不足之處,再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只有教師與學生完美配合,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最好效果。
二、自主學習
(一)強調積極主動性
高中物理是理科學生的重中之重,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教師也應該跟學生強調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學生往往會因為學習壓力大,學習內容復雜而產生厭學或放棄該門學科的錯誤想法,不同于傳統的直接責令其改正錯誤思想的做法,教師應該循循善誘,指出其中利害關系,經常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按照教學經驗來看,不難發現,往往是善于與教師溝通,不懂就問的學生更容易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對學生強調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能時刻規范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目標。
(二)培養學生耐性
我們所面對的大部分是在十五歲到十八歲年齡段的學生,從心理學家的角度講,這個年齡段叫青春期。在這個階段的大部分學生都是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且沒有耐性的。物理學科的學習恰好又需要十分大的耐性和穩定性才能循序漸進的成長和進步,這個時候我們教師的作用就十分明顯了。教書育人是我們作為教師的天職,教書毋庸置疑是指我們教書的能力,再者到育人,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引領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良好的耐性不僅適用于物理學科的學習,也適用于所有學科的學習。青春期的學生沒有成年人那樣成熟的心理,但是也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齡,只要耐心教導,學生一定能按照正確且合適的方向發展。
三、高中物理作業評講
(一)互動式評講
高中物理的知識點豐富,知識點對應的練習題目也多種多樣。教師應該要借鑒傳統的教學評講手段,即完整具體的解讀題目,有理有據的分析以及認真細致的答疑解惑。也可以要采用多元化的評講方式,例如請學生起來分析題目評講作業,加深印象也增添課堂生動性,或者隨機抽問學生已解答題目,增強理解能力檢查學習程度等等。互動式評講的重點是互動,但目的是評講。既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這樣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既能促使學生進步,另一方面也能增強課堂生動性。
(二)關注作業評講的結果
教師評講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解答這一道題,這一類題。教師要實時跟進學生對已解答題目的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一道題的講解,教師講完學生聽完,算是完成了第一階段,下一次學生遇到類似的題,能準確快速的解答出來,這樣我們對這道題的解答才算成功。
所以在完成一階段的作業評講之后,教師還應跟進學生的后續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具體想法,有效及時的采取相應做法。有較多的教師不太重視這一個要點,采用循環式教學法一遍又一遍的解答同一道題,費時費力且做無用功,我認為注重學生的輸出情況至關重要。
教學的有效性設計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關鍵環節,我們既要吸取傳統教學手段的長處,又要與時俱進,合理創新,迎合學生需求。只有做到二者相結合,教師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有效性設計是必然也是最合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