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現代社會已經經歷了時間的磨煉,對于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積極的去了解這個過程。從這個趨勢來看,學習歷史在初中階段已經變成了一股潮流,是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正確地運用歷史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推進現代化。
【關鍵詞】初中歷史 趨勢和潮流 心理素質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64
社會學家在研究事件時會遇到許多困難的問題,這時候就必要去借鑒古代人的觀點以及一些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以此來應對社會中的問題,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對歷史知識特別茫然,但是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歷史比如電視新聞、廣播音響。這些工具幫助他們對以前的社會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說歷史在什么情況下都代表了我們整個群體,需要全面化的學習。初中階段是學生開始接觸歷史的初期,有效的歷史教學對后來的學習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歷史在我們當今社會占有了崇高的地位,因為它承載著古人對我們期待與盼望,古代人會留下許多有用的知識,這些知識對于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是對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幾點建議,相信這樣的概念能夠對學生有強大的引導作用。
一、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富有興趣
一提到歷史,很多人都提不起興趣,感到特別枯燥無味,更別說學習了。在當今的歷史課堂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什么變化,都用一種固定的方式去講授歷史知識,這樣顯得教學方式特別單一,沒有什么獨特性。初中歷史教材中涵蓋的年代是很久遠的,從遠古時期到現在的新時代,教材中還包括許多文言文,需要一點點地去翻譯,這樣加大了我們的教學難度。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培養學生的興趣,做再大的努力到最后也會是功虧于潰。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學生的興趣,這樣講學生能不能夠聽懂,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另外,教師要把知識點細化下來,將一個年代的事件轉換成多種情況,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理解這個事件,而不是一味的關注一種思維,這會造成知識的限制性。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把最關鍵性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例如五四運動這個重要的知識點,教師應該列舉此事件的具體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么等。要集中這些知識到一個方向點,帶領學生回到這個事件中,體會時代的變化與發展,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的進步性讓我們知道了社會進一步地變化,教師運用到這一點,或許在教學上會減少很多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二、收集更多關于歷史的課外資料
學習的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去創造,初中歷史的學習也是一樣的,脫離不了課外的創新性學習。書本的資料是學生主要的學習范圍,而即使再全面的課程資料,對時代的描述也不可能完全細化。這就需要借助外來的歷史資料,來具體化補全時代的缺失。例如在鄭和下西洋這個歷史背景下,學生可以看到鄭和多次下西洋,去探索航海之道,我們可以找出其他資料結合教材進行講解,通過對這些知識的講解,學生們可以加深對歷史的深刻了解,也就有更大的激情和興趣去研究這個階段的知識,這樣的歷史學習才是有效的。教師可以在學生運用課后資料進行學習的時候,感受到學生積極學習的氛圍,從而進一步把它同課本中的知識聯系起來。這就告訴了我們在教學歷史時的正確方法,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在歷史課堂中,向學生提供這個時代的資料,供學生進行參考,不斷地加深對原始數據的印象,并且將它與課本知識進行結合并總結,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會產生高效的教學效率。
對于某些歷史知識,教師應該讓學生觀看影像,通過觀看具體的畫面可以讓學生融入到這個事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歷史在時代上是怎樣變化的,并且投入更大的精力去找尋歷史上所失去的東西。這樣不斷地延展,將在現代教育中得到更多的關注,以不一樣的姿態屹立在這個時代中。教師可以嘗試這樣的方法,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相信學生的歷史成績可以很快地提升。
三、以圖為主,將內容處理成可以理解的形式
初中歷史教材篇幅較大,文字敘述比較多。一些求于簡便的教師甚至直接照著書本讀,沒有具體講清楚事件的過程,致使學生不能明白教學內容。其實,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圖畫現在已經是一種普遍的運用方法,在語文、數學教學都可以看到,因此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于歷史教學。教師在講內容的時候,可以在黑板上畫一些插圖,幫助內容更加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講到梁啟超,康有為等歷史人物時,可以將他們的事跡以圖畫的方式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可以從插圖上看出歷史事件的重點,從而深入知識點。當講到較多的知識點時,可以采用分支結構圖將它細分,分支架進行講解,這樣的形式具有它的特別性,給學生帶來的學習成果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讓各個結構的戒色呈現出來。這是關于知識的運用,不同的角色起著不同的作用,為了緩解教學任務,這種方法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現代教育下,教師更應該適應它,以推動歷史教育不斷創新,不落后于時代,更要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性思維,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事件以及發表自己對這件事的感悟,這就要求學生有極大的思維能力,從多個角度和多個思維方式去回答,缺少了這種思維,就會偏離歷史事實,這樣的答案很難得到分數。其實歷史也有固定的思維方式,要從歷史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實踐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學生答了很多知識點,可是就只有一兩分,這樣的結果是很常見的一個現象。從這種現象來看,這就要求教師對于學生的歷史性思維要加以培養,告訴他們要從哪個方面答問題。一個歷史事件對應了多種方面,要分為多個角度回答。一個完整的答案需要一個創造性的思維,并且不斷地去深化。此外,批判性的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優點好處也摻雜著弊端,或許初期階段學生還不能快速了解,但是通過教師不斷地講述,知識點就更加深入了。這樣一來,學生就不用太過擔心考試,教師也能得到好的教學成果。
五、結束語
我們要跟隨歷史的腳步,在不斷加深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以上的方法都是根據初中階段基本教育制定的方法,在提升歷史教學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教師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可以對整個教育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力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