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義
【摘 要】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源泉,它能促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提升各方面的學習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學習的自主性。在現如今課堂改革下,更應該重視學生興趣方面的培養,使他們在教學環節中能喜歡數學,產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趣味課堂 思想創新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78
興趣的培養在小學教學中為何如此的重要?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壓力并不會像中學教育一樣,不需要太過注重課堂的教學進程,同時,小學生的心智還未成熟,無法適應高強度的教學指導,這就需要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心性,在教學工作中重視興趣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專心致志的聽講。現就以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開展以下討論。
一、打造趣味課堂,與學生親切互動
(一)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中若只是教師機械化的講述教學過程,那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會覺得課堂枯燥無聊,以至于缺乏學習上的主動性,這種教學方法不是說方式不對,而是少了與學生的互動。課堂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圍繞學生為主體的,部分老師在講學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他們只是想著提高教學效率,而忘記了保持學生興趣的重要性。為了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保持充足的精力,可以積極開展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進行問題搶答的比賽,通過競爭的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在各個學生的對比中,鍛煉他們比拼的能力,以展現自我價值、培養性格的目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老師是學生人生路上指路的明燈,在學生迷茫的時候為他們照亮前方的道路,對于許多小學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水平并不是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標準之一,更重要的是教師能與學生坦誠相待,在生活中關注學生的成長,在問題上詳細的幫學生解答。作為老師不需要能有著多么豐富的教學經驗,最關鍵的是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之間沒有隔閡,他們自然能在課堂上活躍學習氣氛。
(三)成立學習小組
在新課程改革后,筆者認為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講學完后,提供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完善筆記,補充知識,還能在組內的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問題,提高學習興趣。通常來說,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問題,而不通過自主的研究思考會很難解決,尤其是那些自主性弱,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有了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可以讓帶動這類學生參與學習中,通過借鑒他人的學習方式,不斷完善自主在該方面知識點的不足。另外學習小組能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會影響小組成員的積極性,最大程度的提升他們加入課題討論的積極性。
二、鼓勵思想創新,拓展思維領域
從小學數學的題型當中,就有著許多可以舉一反第三的題目,這就得讓學生在看到題型后能在頭腦中有著清晰的思路,為了加強學生思維拓展的能力,提升研究數學的興趣,以下三種教學方式將會顯示出創新思維在興趣培養上的各種優點。
(一)作業能反映教材上的關鍵知識點
在平時老師布置的作業上,可以不求內容多,但求質量精。因為再多的內容始終都是圍繞著教材上的那些題型,作業太多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以至于在做作業的時候應付了事,這種教學進程會使得學生沒有辦法學好數學,因此在作業的布置上最好選用那些典型的例題,并讓學生采用多種方法來解決這類題型,比如可以先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來做一遍,之后再思考是否還有更為簡便的方法來進行運算,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開動自己的腦筋,通過收集課外的知識來拓展思維,創新學習。
(二)讓學生大膽提問,踴躍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有了對一件事情的積極性,那么興趣自然會隨之產生。在平時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都會碰到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情況,他們之所以會有疑問正是因為在這方面有知識上的欠缺,而老師處理這種情況時,不能對學生提出錯誤問題的這類行為一概否決,若是過度打壓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會使他們更不敢去大膽思考,局限于課堂所記的知識中。為了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想象,老師可以帶動課堂上積極提問的風氣,對大膽發言、勇于表現的學生予以獎勵。
(三)讓學生來當老師
課堂教學要求能對學生自主能力進行合理的培養,有了學習上的自主性可以保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自主性的體現就是讓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當老師,這就需要結合之前所講述的創新思維,學生可以把自己思考到的不一樣的解答方法,以“小老師”的身份向同學們提出來,這樣既可以使周圍的學生們獲得多樣的知識,也能很好的鍛煉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通過像老師一樣備課、講解、總結,讓學生能夠在這一教學環節之中體會到當老師的興趣。
三、因材施教,使教學生活化
(一)采用情景方式
在班級內部,學習的情況會有著較大的差異,學習習慣好的學生時刻都能主動的去學習,而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在聽課效率上會落后許多進程,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在實際工作中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恰當的指導方法。筆者認為,教學方式能聯系到生活實踐,它就是最能適應多種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因為每個人的行為都與生活息息相關,這種方式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情景教學”。好比如在講解小學題型中的計算問題,我們可以創建一個市場買東西的情景,老師當顧客,學生當店員,老師再根據市場交易上的貨幣運算,讓學生制訂價格,而自己就選擇購買的數量,通過給予學生不一樣的金額,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到加減乘除的能力。總之,把教學代入到生活中,會使得老師在講解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讓他們能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更多興趣。
(二)閱讀與數學有關的雜志、書籍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數學知識涵蓋了許多領域,并無時無刻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從小學階段起,就可以鼓勵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增加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有意思的數學讀物,這樣既能讓他們對書本中的數學有不一樣的理解,又能在學習當中體會生活的樂趣。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育在教學環節中十分重要,它是學生剛步入學習的起點,太過注重教學進程往往會降低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在總結了往日的教學經驗后,我們對以往的教學方式作出了改進,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興趣作為主要的培養方向,有了對學習充足的動力,學生會更加聚精會神地聽取課堂的知識,參與到課堂的各項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