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饒
【摘? ? 要】地理是初中開始的一門新課程,也是初中學生給高中課程所打下的基礎。地理是一門生活學科,很多知識也就是生活常識。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重視地理學科,導致初中地理成績參差不齊。那么我們就來探討如何在學習中進行分層教學。
【關鍵詞】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 初中地理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27
基于現代教育的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必須要革新,要針對中考地理的考點來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培育新時代的綜合素質人才。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地理知識很多,但是學生們都沒有加以重視,他們也不了解地理的范疇。所以我們需要拓寬學生的地理知識面。那么在從小學剛踏入初中的孩子們中,他們的成績各有不同,導致了大多數教師在教學工作上也無法統一進行。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幾點:
一、分層教育的大體概念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夫子曾經提出過:因材施教,也就是早期的分層教育,它是關于早期中國教育價值觀念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分層教育是現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不得不說西方的某些教學方式值得我們引進,我所講的這種分層教育適用于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所引進的分層教育主要是適用于各大職業中學當中。這些案例中有的失敗,有的成功,具體的也要看實施的情況。那么分層教育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大概就是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對學科的潛在學習能力的高低進行分組,然后教師再看情況分層教學。但是國內現在所出現的情況是對分層教育呈現出了兩大對立的觀點:一是贊成,他們認為分層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又可以互相監督來學習;反之,持反對態度的人就覺得分層教育的方式對差生不公平,認為老師會進行差別對待。但是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有人覺得好就會有人覺得壞,所以只有當我們把分層教育實際運用到學生之中,看到了結果,才能好好地評價它。
二、分層教學的實現條件
介紹完了分層教學的概念之后,就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才能實現。所以初中地理課堂也需要教師去改變一下。因為當代中國需要我們所培育出的地質學方面的人才,為國家地質方面的建設做出努力,中國地理環境復雜多樣,當學生深入的了解之后是會很有趣的。那些步入中學成績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師平時對他們多加提點,讓他們提起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那么我們為什么需要在初中階段就開始進行分層教育呢?這也是現在中國的現實條件所決定的,中國教育界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初中學科的增加,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學生成績有很大的差異。大家都知道在初中階段的孩子們成績分化嚴重,特別是在初二之后。很多學生也會在這時出現厭學的情況,這也適合分層教育的應用。每節課幾十分鐘,學生集中精神的也就最多半個小時,那么剩下來的時間呢?老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的時間,不能讓成績差的學生掉隊,也要教小組學生互幫互組。
差異總會是有的,老師一定要在一個班里面用分層教育的方式將差異變小。如果在學校實行分層教育就需要全校師生的配合,首先進行分班,再在班級里面進行分組,小組內必須要有好有差,在學習內一定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適當的調整。然后老師針對學生平時的狀態要時常和學生進行談話,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在分層教育中還有一點也就是需要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活躍的課堂才是良好的學習環境,死氣沉沉的課堂往往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當然老師也會覺得無趣。這也是需要改變的地方,老師在每節課開始之前就應該做好所有的準備——課堂上的教學、互動。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設置課堂答疑的環節,老師也不能保證同學們每節課都完全聽懂,所以在分層教育中答疑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初中地理課堂具體實施
(一)必不可少的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
上文提到,分組教學實施的條件其中一點就是學生與教師的配合,換句話說就是需要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只有溝通過你才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怎樣的,他掌握的知識到了怎樣的地步,這樣一來的話教師的分組工作也會進行得很順暢。
(二)分組學習,達到因材施教
初中地理是一門常識性很重的學科,同時也是比較偏理科類的學科。這就給一些從一開始就對理科不感興趣的同學造成困擾,他們也就會覺得自己怎樣都學習不好,然后放棄學習。是的,這種學生就是老師應該關注的對象,一來老師對他們進行地理知識的專項訓練,二來讓班上成績好的學生輔導他們來學習,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這樣也就可以兩全其美了。對于那些成績差的同學,老師就應該制定很詳細的基礎知識來讓他們學習,從最基本的開始學習,一步一個腳印;中等成績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知識可能會對于差生要稍微好一點,所以他們學習的重點就在于認識地理坐標圖,分析地址環境的優劣勢,學生怎樣運用基礎知識來分析地理事物,當然在做這些的同時也要兼顧基礎知識的學習,不能落下;優等生的話,基礎知識不用說,他們是肯定掌握好了的,那就需要教師督促他們的自主學習性了,調動他們的課后學習積極性,讓這樣的氛圍充斥全班,帶動全班開始學習。通過這些方法進行的分組教學可以有針對性,有側重的來鍛煉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三)互相監督評價,更好的教學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教師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那么在改革之后的教育中,我們講究的是將學生放到主體地位,讓他們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可能會對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滿,導致矛盾的產生,而且也會愈演愈烈。那么可以推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教師對平時學生地理課堂的表現進行評分,同時學生可以對教師地理課堂上的教學方式進行評價,這樣起到互相監督,互相增強自信能力的作用。當然在分層教學的模式下,評價也要分層的來評價,否則就會導致一鍋混亂。地理也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平時要多加注意學生的實踐時間。在初中學習時間還比較充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課外地理考察活動,在考察的時候對學生開展現場教學。
總之,如本文所敘述的一樣,在地理教學的階段中,教師一定要堅持分層教育,不能半途而廢,凡事也是講究個堅持的原則。同時需要學生與家長的全力支持,否則也不能實施下去。反之,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地理基礎知識,上述的措施也不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課后學生的復習與課前的預習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