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斌
【摘 要】在初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數學無疑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是最難學好的一門學科,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所以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他們認為學習數學的難度很大。所以就不可避免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大量數學學困生,最終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 成因 轉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45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小學數學基礎不牢固,對初中數學知識缺乏理解
很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知識沒有進行一定的理解,認為一兩節課不聽或者在課堂上開小差不會有什么影響,但初中數學知識比起小學階段的數學更加抽象,對學生邏輯思維上的要求更高,而且在課堂教學內容上的連貫性以及知識之間點的銜接性都比較強,很多學生一兩節課掉隊之后,在以后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就會顯得很吃力,在內容的理解與知識點的回顧上就會與其他同學產生明顯的差距。
(二)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一旦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那么就會很容易在學習上形成學困生,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很多學生感覺數學太難,一上數學課就聽不懂,又不能像其他學科一樣對知識點死記硬背,漸漸地就對數學提不起學習興趣,會把學習數學當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慢慢地就成為數學學困生。
(三)教師對數學學困生的不重視
很多老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活動中對于那些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沒有給予一定的重視,在數學課堂上幾乎看不到學困生的身影,老師一般都是對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提問,不會把精力過多地放在數學學困生身上,這就導致了數學學困生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既不利于學困生的轉變,也不利于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變策略
(一)給予數學學困生一定的重視和關愛,幫助他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老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給予學困生一定的重視,多和他們進行溝通,增強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讓他們在課堂上回答一些較簡單的數學問題,并且進行鼓勵和表揚,讓他們知道其實他們也能回答數學問題,建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課堂練習中,加強對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盡快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學好數學的信心,對學困生學習信心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多以老師一定要給予數學學困生一定的重視和關愛,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優等生身上。
(二)加強對數學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他們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很大部分數學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的方法上都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的,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對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的方法上有著及時有效的指導,優化他們在數學上的學習方法,對于學困生更多的是要以鼓勵為主,可能他們在課堂上思考一個數學題以及完成一道數學題的時間較長,但不能因此就責怪他們,反而要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以及肯定,老師的肯定對學困生來說將會是一種很好的推動作用。在課堂上指導學困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充分做好課前預習,熟悉老師要講的教材以及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也有利于學困生養成學習數學的習慣,這對于他們擺脫數學學困生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三)優化課堂教學、為學困生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課堂氛圍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優化課堂教學,為學生學習營造學習氛圍。首先,教師可以加入課堂提問環節,發散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提問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為后面教學的開展提供依據。為了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應該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讓學困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其次,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多媒體上電視塔和山峰的圖片,讓學生思考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從而導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利用學生的求知欲開展教學。另外,針對一些學困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態圖像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此外,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發揮評價機制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該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傳統的評價體系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努力的唯一標準,這種評價體系大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該完善教學體系,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日常訓練中的情況等為依據,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教師在教學中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時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應該消除教師課堂上的消極因素,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行為、教學方法等都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教學中一些教師會有一些行為失范的現象,對學生產生一些不良影響,比較教師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甚至一些教師會體罰學生,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平等的對待學生,幫助學生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學困生影響班級的整體成績,因此一些教師對這些學生有一定的偏見。尤其是學生犯錯時,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言語過重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初中階段的學生思想還不成熟,他們還處于思想完善的時期,這個階段學生犯一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及時改正錯誤。
總之,實現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變的教學任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初中數學教師不斷的努力,激發數學學困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把數學學困生的轉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孫澤敏.“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分析與對策[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10).
[2]李秋實.激發學習困難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J].職業,2017(11).
[3]朱念.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和轉變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