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俊義 李百生
【摘 要】近年來,我國校本課程開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行,圍繞校本課程開發的內涵、理念與價值、內容與模式以及管理與評價等問題,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在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投入了很大的關注。校本課程開發為教學課程的豐富與完善提供了新途徑,其價值體現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在取得很大的成績上,還有許多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校本課程 開發實踐 現狀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85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更是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富有特色的課程。那么實行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是什么?
(一)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新時代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校本課程就是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開發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存在的。能充分適應學生不同性格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獨立,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作用,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特長。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對教師自身而言,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能有效提升綜合能力。同時校本課程開發使教師擁有了一定的自主權,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的熱情,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空間和大顯身手的平臺。
例如我縣一所中學,一位老師自學剪紙,影響頗大,為此成立工作室,編寫校本教材,正常有序實施校本課程。從教學角度而言,要求老師運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這樣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就能自然地得到提高。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分析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與價值認識不夠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對于改革傳統的課程結構與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建設特色學校,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但是目前校本課程開發中,許多教師,把校本課程開發看成了任務性的教研活動,部分校長、大部分教師的積極性不高。
(二)對校本課程開發缺乏規范性和操作性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許多部分學校缺乏對校本課程的“實施綱要”。無計劃無評價,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和較大的彈性,即使有實施綱要,操作性不強。
(三)對校本課程的開發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
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所學校應盡最大可能開發實施多種校本課程,但在升學壓力日益劇增的當下,部分學校把校本課程與考試緊緊聯系起來,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不到發展和提高,課程形式也局限在教室內,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實,校本課程的開放性是很強的,應該在這點上積極嘗試探索。
三、校本課程開發問題的解決對策
1.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離不開經費保障。學校應該在校本教材編寫和校本課程開發中給予經費保障,有些課程實踐要給予資金和物質支持。
2.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離不開教師資源。教師資源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因素,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主體。
面對資源不足,一是要借助校外資源,校外有更多更優的資源,如聘請一些有特長的社會人員定期開展活動。
二是教師可以走出去引進來,區域內的幾個學校,教師可以互教的方式解決資源匱乏的瓶頸。
三是提供教師培訓的平臺,提升能力。在一定基礎上可有效緩解資源不足。
四是校本課程的實施必須與教師的專業與特長緊密結合。否則在這條路上老師和學生都不可能走得更遠。如我校春韻舞蹈社團,就充分發揮了老師特長,老師教語文,也不是學舞蹈出身,但舞蹈是特長,成立了社團,開發了校本課程,老師積極投入,學生踴躍參加,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需求,提升了老師能力。學校要積極挖掘教師的特長以研發實踐相對應的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離不開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是一個地域經濟、文化、歷史等因素有別于其他地域且形成別具一格的地域景觀。在校本開發中就要因地制宜,增強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古浪地處河西走廊東段,悠久的絲路歷史,壯烈的紅色文化,多彩的民俗風情,壯美的山川秀麗,這些都為我們的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初中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354】
參考文獻
[1]郝玉林.校本課程:《國際熱點問題》的實踐與反思[D].首都師范大學,2006.
[2]孔雨順.論校本課程開發與教師專業化發展[J].《科學咨詢》,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