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梅
摘 要:信息化教學是我國教學發展的新模式、新領域。生動的影像和直觀的表達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死板、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小學教育利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了小學生主動動腦意識,開拓了小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聯想創新能力,通過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應用中的優化,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績。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積極性
一、信息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提高學生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抽象性學科,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形象思維為主,對邏輯性很強的小學數學的理解很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適應小學生的思維方式,無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小學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用,將抽象的數學公式和圖形非常直觀的展示出來,呈現在小學生眼前的是立體的形象材料,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的積極性或者說是好奇心,使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教師只能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公式或幾何圖形,學生對枯燥的教學方式不認可,不愿意接受,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小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偏低,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之中后,不僅可以生動形象化地展示各種圖形和公式,還節約了教師講解的時間,把有效的時間利用得更有價值,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引起了學生的興趣。
2.在信息技術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課堂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許多抽象的公式和圖形通過多媒體有聲有色地展現出來,能夠將小學數學知識更直觀化和具體化,激發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明顯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了小學生創新思維邏輯的形成。
3.優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
教師可以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把相互關聯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內容大小之間、外表與本質之間、快慢之間和整體與局部之間進行互換,向小學生展示數學科學的奧妙,以便于小學生細致入微地觀察,及合理地分析問題。
二、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優化策略
1.信息化技術下的情境素材制作
為了更好地完善多媒體教學,教師也要不斷地加強教學課件的制作水平,制作課件時,可以選擇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方法,要從生活中選取情境素材。生活中存在著許多邏輯性、科學性較強的素材,情境素材要服務于教學課堂,做有意義的創新。生活素材經過教師的再加工,更好地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小學生階段的學習規律。把身心投入到小學生中間,以當前最熱門的話題引入數學課,或通過信息技術引入卡通人物人物,或制作一些有明顯意義的情境讓小學生去探索,整合后的信息化教學技術要簡捷明了,因為大多數小學生還看不懂太復雜的素材。
2.傳統教育方法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
多媒體教學是信息化技術應用在教學上的一種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合理教學。根據授課內容和性質,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實現傳統教育和多媒體教學的完美融合,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3.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小學信息化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和理解知識,感受學習中的快樂,讓小學生面對的不再是黑板和課本以及枯燥的作業,而是立體化的動畫圖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小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小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所學到的知識才不容易被遺忘。例如,老師在教分數的時候,可以做一個小動物分水果的多媒體故事插件,兔媽媽給兩只兔寶寶分水果,可是只有2個蘋果,1個西瓜,蘋果順利地分完了,可西瓜如何分配成了問題。這時候兔爸爸回來了,兔爸爸也要吃,這可怎么分呢?關于“幾分之一”問題出來了。教師在課堂上以這種模式教學,學生的大腦思緒會跟著劇情走,會高速不斷地運轉,注意力會非常集中,進而使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幅度提高。
在小學階段,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事物不感興趣,打造信息化的小學數學課程迎合了小學生心理年齡狀態。隨著信息化高速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完善小學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斷完善自我,提高素質修養、專業技術水平和計算機水平,能夠靈活操作多媒體和多種類型課件的制作,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合理地接觸網絡設備。教師也可以邀請小學生一起制作他們感興趣的多媒體插件,培養小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這種方式有利于小學生大腦的開發。教師要積極鼓勵小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吸取營養,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地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宋雪來.論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4(2).
[2]曾新寧,黃蘇華.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信息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3]張小敏.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