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創新教學在各個學科的教學應用中得到了教學工作者們的普遍關注。立足于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科特點,首先分析了創新教學在小學三年級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創新教學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與價值,也希望可以為提升教學整體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創新教學;數學教學;應用
數學是一門來自于自然原理的學科,其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分析與整理并收獲結論的過程。數學學科的發展對于人類的邏輯思維能力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同時也在數學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多個學科與領域,有效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為了更好地開展小學三年級的教學活動,本文首先分析了創新教學在小學三年級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創新教學在小學三年級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數學教學的特點
數學學科本身屬于判斷組成確定的體系類型,所以其中往往包括大量的數學術語、邏輯關系以及各種符號,使用這些符號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就是數學的主要特征。從客觀上來看,邏輯推理的判據又可以形成新的判據,所以判斷的綜合就是數學科學本身。盡管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相對較淺,其理解難度也并不大,但是學習的基本流程與特點卻沒有因此而變化,所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依然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
2.小學三年級的階段特征
小學三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起著“承上啟下”的效果,不但要在一二年級的基礎上提升知識的難度與密度,同時也需要結合四五年級的學習要求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創新意識與邏輯思維能力,所以三年級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也是難度最高的教學之一。作為一線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研究三年級的教學策略對于提升整個小學教師隊伍的教師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從發展階段上來看,在三年級課堂中應用創新教學更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與發展階段的需求。
二、創新教學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創新教學在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優勢,其應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重視學生注意力的培養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大概為9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學生個性逐漸占據了主導,其自制力不強卻生性活潑,所以課堂注意力時間十分有限。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來看,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必須依靠充分的注意力,而注意力較強的學生往往接受能力也較強,其知識運用能力也會普遍較強,這顯然有助于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注意力的培養過程中,首先要做到水到渠成,不可刻意鍛煉。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種長時間關注某一個事物的能力,其與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具有密切的關系,在訓練過程中要順其自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學習,不可過分干預;其次,在學生的注意力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前導入的方式來激發興趣,獲得良好的學習狀態后再進行引導,其效果往往更為明顯;最后,張弛有度是注意力培養的關鍵,特別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讓其長期保持高度緊張,應該適當地留出時間放松。
2.重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三年級課程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從課程規劃上來看,三年級的課程也包括了一些數形結合的簡單思想,教師也可以通過選擇一些能夠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的“頭腦風暴問題”來鍛煉學生,從而幫助其試著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方向過度,進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與能力。
3.重視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
知識遷移能力也是三年級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新舊知識的連接能力,以此來實現知識的遷移。
比如,在進行數學運算的商不變規律的學習時,51600÷700=73……500,一些學生則計算出了51600÷700=73……5,在發現類似的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原算的方法去反饋,這個時候學生就會用到以前學過的方法對其進行計算,計算后就可以發現原來是自己算錯了得數。類似的小策略在創新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面,通過利用這種技巧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字遷移能力與知識遷移水平,進而幫助其提升數學學習意識與知識綜合實踐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創新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改變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解決了枯燥乏味的數字對于學生沒有吸引力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通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實現學生綜合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為其數學成績的提升以及個人未來綜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義友.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質量[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12):74.
[2]顧潔.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11):107.
[3]翁華明.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探討[J].新課程(上),2014(10):117.
[4]馬麗娟.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及實踐[D].寧夏大學,201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