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榮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越來越多,而微課憑借形式新穎、短小精悍、動態呈現等優勢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從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練習這三個方面探討將微課合理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助力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有效習得生物知識。
關鍵詞:初中生物;微課;運用;教學策略
盡管初中生物知識較為簡單,但一些學生依然認為生物知識比較抽象,學習難度較大。最近幾年,新穎的微課教學方法持續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如何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是初中生物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下面通過探討合理運用微課的策略,以達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課前微課預習,做好新知識學習準備
生物學科具備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等特征,和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系,所以教師在課前制作預習微課時應基于學生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預設,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提供參考,幫助學生做好學習生物新知識的準備[1]。在預習初期,學生要進行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合理設計微課預習大綱,利用學生生活經驗,設置懸念與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認真預習,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知識,基于微課大綱合理預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例如:在講解關于人體血液循環的知識之前,為了讓學生明確人體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分靜脈血、動脈血以及血液循環途中成分的改變,教師可基于生活中常見的輸液場景制作微課預習課件,直觀設計輸液過程,讓學生利用微課預習相關生物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在預習微課中設計問題:血液在心臟內的流向如何?如何區分靜脈與動脈及其功能?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準備學習新知識。在該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學生有效預習,通過設計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收獲良好預習指導,提升學習效果。
二、課中微課教學,突破生物重難點知識
初中生是初次接觸生物,對生物知識充滿好奇心,但教材中的一些生物知識比較抽象、微觀,學生只憑借經驗很難理解,導致一些學生因學習困難,且逐漸失去興趣和信心。所以教師應想辦法降低學生理解生物知識的難度,細化知識聯系,特別是教學重難點知識,應把抽象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利用圖片、實物、視頻等,配合文字講解制作微課,方便學生理解,幫助學生突破生物重難點知識,讓學生保留好奇心與求知欲。
例如:在關于花的結構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描述花的主要結構,為以后學習花的傳粉、受精和果實、種子的形成打好基礎,而初中生依舊需要直觀知識的支撐,所以我將展示花的結構的過程錄制成微課視頻,在課堂上先結合圖示講解花的結構,包括花瓣、花萼、雌蕊、雄蕊、花托、花柄,文字部分通過設置字體大小與顏色引起學生注意,掌握重難點知識。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花的結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試驗,用百合花從外到內講解,最后進行簡單的小結,和月計劃對比,讓學生明白并非所有的花都有基本的結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微課為學生直觀呈現抽象的生物知識,幫助學生輕松突破重難點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
掌握。
三、課后微課練習,理解并鞏固所學知識
微課短小精悍,占用內存較小,學生在課后可以將微課下載到手機、電腦或iPad等載體上,隨時隨地觀看學習,自主練習和鞏固,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2]。練習是初中生鞏固已學生物知識的重要途徑,為提高練習有效性,教師可利用微課為學生設計課后在線練習,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在學生學習生物生存環境的知識之后,教師制作有關重點知識的微課視頻,為學生介紹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要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說出兩種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并總結,說出理由。通過微課的提示,學生有目的地練習題目、鞏固已學知識。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將自己練習的過程錄制成短小的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聊,讓學生在重溫生物知識的同時與教師、其他同學在線交流,一起探討不懂的問題,并相互點評各自的表現,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通過合理運用微課指導學生的課后練習,教師讓學生及時上傳自己練習的過程與答案,形成優良的學習氛圍,這樣的在線自主練習模式和傳統的作業練習有顯著的差異,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更濃,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明顯提高了生物學習效率,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非一堂課就可以完成,需要師生長期堅持,引導學生運用微課自主學習,掌握生物知識,提高學習水平。
總之,將微課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輕松學習、快樂學習,但并非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所有知識都要運用微課進行教學,需要教師合理設計,通過微課教學改善初中生物的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和課后練習的效果,在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發展思維,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慧麗.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7):101-102.
[2]歐陽芬.信息技術環境下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8):18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