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摘 要:數學是一門和實際生活具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對人類的學習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也是一門和實際生活具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其中大量的內容都是需要聯系實際進行驗證的,學習科學也是為了更好地觀察世界、解釋各種現象。所以說科學和數學兩門學科有著極大的相同點,也有著極多的相通之處。在教學中如果把兩門學科進行融合,可以實現兩門學科的相輔相成,保證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均衡發展與提高。在此對小學數學與小學科學的融合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科學;融合
在實際的小學階段教育教學工作中,因為都是專科專任,所以老師都是各自任教所學專業的對應學科,這樣可以提高專業化程度,有效提升學科教學效果。但是這樣又造成了各學科教師對其他學科的了解和認知不足,從而把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割裂開來,不能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損失。小學數學和小學科學兩門學科之間擁有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把這兩門學科有機融合于一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學習內容的抽象性,增強生動性和形象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科知識和科學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集中發揮兩門學科的優勢互補作用,促使小學教學效果的更大提高。
一、實現教學目標的融合
想要實現小學數學與小學科學兩門學科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保證的就是教學目標的融合。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而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理念與技能。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意識,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促使學生合作探究意識的形成。正因為兩門學科的教學目標不一致,所以想要將兩個學科融合起來,就必須保證融合教學目標,實現在教學方面的高度統一。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一章“解比例”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四年級科學上冊第四章中《陽光下的影子》一節內容導入教學,首先為學生出示這樣一道題目:一根竹竿高1.5米,放到陽光下,測量出影子長為1.8米。那么一根2米長的竹竿放到陽光下,它的影子會有多長呢?這樣的教學因為是采用小學科學的知識導入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探究的欲望也變得十分強烈。這時候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設出了未知數影子長度為x,并列出了比例式:1.5∶1.8=2∶x,經過計算得出竹竿的影子長度為2.4米。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就是把兩門學科的教學目標進行了統一,保證了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實現教學內容的融合
小學數學學科和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內容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集中體現有聯系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把兩個學科之間的知識進行融合、整理、應用,可以打破傳統的學科內容之間的隔閡,打破傳統的、固定的教學模式,保證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章“長方體和正方體”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明確體積的含義,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了實驗探究:首先拿出盛有一定量清水的量筒,觀測液面的高度,做好記錄。拿出一塊橡皮泥,把這塊橡皮泥捏成一個長方體,然后用細線系住,浸入量筒中的清水內部,學生發現量筒的水面上升了,這時候組織學生再觀測此時液面的高度,計算出液面上升的高度,得出這塊橡皮泥排開水的容積,明確這就是橡皮泥的體積。然后再組織學生把橡皮泥捏成正方體,測量體積。這種形式的教學把數學和物理學科的知識融于一體,實現了兩門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
三、實現實踐活動的融合
小學數學和小學科學兩門學科教學內容中都有較大數量的實踐活動內容,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小學科學當中的實踐活動內容、主題、形式,組織小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七章“扇形統計圖”中的“節約用水”教學中,教師就結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水和空氣很重要》中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愛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的意識,同時還組織學生對學校的水龍頭進行了依次摸底排查,統計損壞的水龍頭數量,并根據一定時間內白白損失的水資源的數量估算出全校一年大約會損失多少水資源,以此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把小學數學和小學科學有機融合起來,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但是同樣需要注意絕對不能把各門學科所具備的特有的屬性予以抹殺,并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改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韓良.小學科學和數學學習資源有效融合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3(5):61-64.
[2]陳瑩.學習資源有效融合促進小學生數學與科技素養形成的思考與實踐[J].都市家教月刊,2017(4):294.
[3]潘亮,仲英.“做思共生”在小學科學和數學融合教學中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2017(10):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