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現洋
摘 要: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即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與班級同學共同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個別學習的方式,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形式,其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小學數學相對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難度,自主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具體對策,旨在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提升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自主探究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的發現、提出、解答的過程中,有益于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系統地了解知識,扎實地掌握知識,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培養自己的數學素養,從而讓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的數學學科變得簡單易懂,這也是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下文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一些建議。
一、積極鼓勵,給學生自信心
學生在輕松而自信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能夠發揮出最佳的效果,而小學生在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很容易因為知識點太難而失去信心,放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時候給予學生以語言鼓勵,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果充滿信心,如在學生解答不出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習題時,要用語言進行鼓勵,如“這一步做得很棒,讓我們再來看看忘記了什么?”“不要著急,慢慢來,我相信你行!”從而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讓學生在鼓勵中不斷地探索。同時也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思路,應尊重學生,從而讓學生盡情地發散自己的思維,進行有效的思考,讓學生能夠在鼓勵中更好地實現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
二、有效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一堂課中良好的開始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思考。所以創設情境進行課堂導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非常重要。例如,在學習“被3整除的數”這一知識點時,首先讓學生學習上一節課的內容,能被2、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學生在回憶之后,馬上想到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即個位數是3、6、9的整數能被3整除。通過知識點之間的有效聯想,再讓學生自主進行舉例驗證,然后發現這個結論是錯誤的,諸如45等末尾不是3、6、9的數字也能被3整除,然后讓學生換個角度,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去發現規律并進行驗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有效的導入能夠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在自主學習中更加主動。
三、適時點撥,讓學生更主動
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分心或者因為遇到困難而停滯不前,這時候教師就要在恰當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提醒、點撥,讓學生回到自主探究學習的狀態中。而點撥的時機應該處于知識點的精華處、深奧處和學生的疑惑處。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時候,學生對于如何求其面積毫無頭緒,此刻我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平行四邊形,并且提問學生,這個圖形和三角形有哪些聯系呢?學生紛紛回答,將對角線相連便成為兩個三角形,我又問: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呢?學生發現了兩個三角形面積相同的規律,進而得出了三角形面積公式。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能夠讓學生快速地進入狀態,以此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更扎實地掌握知識,更快速地得出結論,真正地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四、實踐應用,深入了解問題
將數學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提出、解決問題,并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是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關鍵點。例如在學習“利息”這一知識點時,我首先告訴學生當前某銀行活期利率和定期存款1年、2年、3年的利率,然后讓其可以將自己的壓歲錢存儲到銀行,并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存儲方式和存儲期限,并計算出自己到期能夠得到利息多少錢,本息共多少錢,從而讓學生了解利息的概念,并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也能夠提高其生活技能,讓其不斷地掌握更多的生活技巧,從而讓學生在對數學的實際應用中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中應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從而鍛煉學生的學習與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應該從鼓勵學生增強其信心、有效導入激發其興趣、適當點撥讓學生更主動、進行實踐應用讓學生深入了解問題等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果,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孫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2]李慶英.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策略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
[3]蔡金香.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孫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73-7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