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一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聯系學校和班級的橋梁和紐帶,是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和教育者,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班級管理是一門復雜的藝術,它能折射出一個班主任的睿智,體現班主任的道德修養、文化修養以及駕馭事態發展的能力。班主任除了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學的管理方法。筆者在長期一線班主任工作中摸索出了班級管理模式,要求班主任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實踐中事半功倍,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曉之以理
情感是溝通師生的橋梁,寬容是師生融洽關系的紐帶。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現在大多數學生從小嬌生慣養,過分的溺愛造成孩子自私任性,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犯錯誤不是偶然的,如早上姍姍來遲,上課時左顧右盼,心不在焉,下課時大喊大叫,追逐打鬧。作業完成任務龍飛鳳舞,浮皮潦草,不能及時上交作業,拖拖拉拉,作文不去嘗試自己寫作,抄書抄報等。對于這些特殊的問題群體,把犯錯誤當成了家常便飯,是班主任最棘手的事,通常會采取非常的措施,小到批評教育,大到聲色俱厲地訓斥,還變相體罰,抄生字,搞衛生,甚至于棍棒相加。即使教師本著教育的觀點出發,有良好的出發點,但是對于這群思想單純、青澀的特殊的群體來說,他們很難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以為教師橫挑鼻子,豎挑眼,和自己過意不去,長期已久,就會心生怨恨,師生關系極度惡化,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如果我們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換位思考,站在兒童的位置去思考,或許就會用理解的,寬容的心態去包容這些錯誤,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學生出現過錯時,曉之以情,循循善誘,多疏導、少堵截,多了解學生,多接近學生,多聽聽學生的心聲,用包容的態度、寬容的心去真誠地面對學生,用自身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讓其幡然醒悟,有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機會,尊重了其人格,呵護了其自尊心,讓學生在真誠的溝通的基礎上,消除了與教師的隔閡,循序漸進的認識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班主任的工作自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動之以情
動之以情,顧名思義就是用真情去喚醒,打動學生。長期以來,我們受“嚴師出高徒”的傳統思想的熏陶和感染,認為管理好班集體就要狠抓制度嚴格管理,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然而制度化的冰冷撕裂了溫馨的師生關系。學生作為一個有自身鮮明特點的個體,由于長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逐漸形成的生活習慣,知識的構建能力都不一樣,作為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以每個學生有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為基礎,培養所有學生的創造性為職責,并將其深深的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中去,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雖然學生作為個體的存在,品德有優劣之分,智力也有高低之分,情感價值觀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活躍、感情豐富、可塑性非常強,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呵護其新奇獨特的想法,重視孩子獨特的感受,存在觀點、問題的分歧時要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礎上展開對話,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向。認真地傾聽他們的心里話,為他們排憂解難。師生之間用心去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學生的心,使學生吐露心扉,使雙方產生情感共鳴,以實現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三、導之以行
導之以行指的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證。教師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鮮活的教材,在學生面前,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是一面旗幟,都應該是學生的楷模,班主任老師更是如此。而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純真、活潑,可塑性很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教師用自身榜樣示范為學生做好表率,長期的耳濡目染能潛移默化,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行。長期以來,廣大教育工作者肩負著育人的職責和重任。要育好人,必須先樹立自身的形象。雖然榜樣的力量是無聲,卻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如:在遵守紀律方面,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榜樣還有矯正作用,它像一面鏡子,可以使學生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當然,一名好的班主任要樹立服務意識,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察言觀色,及時發現班級出現的問題,耐心的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多表揚,多激勵,用愛心點燃孩子們內心的火花,用愛去蕩滌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總之,班主任面對青澀的學生,折翅的這群天使要用愛去愈合他們的傷口,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孩子的錯誤,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他們的心靈,讓他們重新飛上藍天,變做天使。
編輯 岳松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