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薇薇
[摘 要]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與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單元為整體,深挖教材,確定單元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最終完成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單元教學設計的全過程。
[關鍵詞] 核心素養;分析教材;把握學情;整體設計;落腳點
對于英語學科而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經歷從核心素養到學科素養,到單元設計,再到課時計劃,展開日常教學和評價等環節。只有將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整合到一起,并真正將其貫穿到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才能落到實處,才能走進學生的素養結構,成為學生的素養。
本文在充分了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下,以譯林版三年級起點《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6 In the kitchen單元教學設計為例,具體呈現該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單元為整體深挖教材,確定單元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最終完成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單元教學設計全過程。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了解教材的縱向聯系有利于以舊引新、溫故知新、逐步擴展、不斷鞏固。了解教材的橫向聯系,有利于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點面結合、打好基礎。我們必須在通讀整冊教材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單元各板塊的內容(包括插圖)以及它們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的縱向和橫向聯系。
本單元的話題是“食物”,涉及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運用(四年級上冊Unit2 Lets make fruit salad和Unit6 At the snack bar中的食物類單詞)。本單元的新句型是現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上一單元學習了現在進行時特殊疑問句及肯定句)。另外,本單元再現了there be句型(五年級上冊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和Unit2 A new student)和表達贊美的習慣用語(三年級上冊Unit5 Look at me)。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新授單元都和前面已經學過的單元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具體分析教材和學生,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教材提供的學習資源特點,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要在充分分析教材、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從已有知識儲備找到關聯點,借助熟悉的話題實現新的語言建構,為語言的綜合運用提供輔助和支撐。
譯林版三年級起點《英語》五、六年級教材的每個單元都由Story time, Grammar time, Fun time, Sound time, Song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八個板塊組成,各板塊都圍繞單元話題展開,在單元教學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不是教材板塊的簡單相加,一方面要以生為本,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板塊功能、合理規劃整合,圍繞單元話題有效建構相關的語言知識體系,重組、重構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結構,使同一單元中幾個課時的教學活動融為一體。本單元,筆者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主要是創設情景,引出主題,完成Story time的教學。圍繞Liu Tao家晚飯吃什么展開話題討論,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學習故事。初步嘗試運用現在進行時表達故事。了解一些菜肴的表達,并布置學生回家做一道菜。
第二課時主要是延續情景,掌握重點,完成Grammar time和Fun time的教學。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己做菜的圖片,讓其他學生猜猜做的是什么,從而有效復習重點句型和部分食物的名稱。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現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式,結合There is/are句型呈現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用法。
第三課主要是運用情景,深化重點,創設情境將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三個板塊有機地整合到一起,通過趣味故事,強化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感知中西方文化差異。
第四課時主要是延伸情景,鏈接生活,完成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的教學。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考查學生對本單元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四大素養,即語言能力、 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培養每個單元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站在課程開發者和設計者的高度,以單元為備課的基本單位,整體處理單元教學內容,落實知識與技能(語言能力)、過程與方法(思維與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價值觀(語言文化)三維學習目標。
1.設計多元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設計多元活動,開展不同層次、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活動,通過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才是語言學習的意義所在。在學完Story time板塊后,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T: Look, this is Liu Taos dinner. What about your dinner? What do you eat for dinner? Please draw your dinner and then write a story too. And then share your dinner in the group. 該活動結合學生個人實際,綜合了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技能,學生在這樣的綜合性活動中,語言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2.注重文化熏陶,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重視文化熏陶,創設濃郁的文化語境,逐步濡染和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在學完Culture time板塊后,老師問學生:
T: How do western people use a knife and fork?
To make you know more about table manners, please watch a video.(觀看視頻)
T: Hold the knife in your right hand, and hold the fork in your left hand. Try your best to follow the table manners.除了語言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外,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優化問題設計,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而得到的心智發展。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的協同發展,而課堂提問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學習Story time板塊時,筆者設計了四道判斷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其中一題是Liu Tao is very hungry. 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認為這句話是對的,因為文中提到Liu Tao comes from a football game. 看到父母做的飯菜Liu Tao says “I cant wait.” So he is very hungry. 還有的學生認為,是因為Liu Tao父母做的菜太香了,That smells nice. 所以Liu Tao才忍不住說I cant wait.這樣的提問,能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關注細節,開闊思維,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4.滲透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整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的形成非常有利于學生做好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Story time板塊時,在找到了Liu Tao父母做的菜之后,立刻詢問How to cook them? We use...在語境中學習單詞tomato,vegetable,接著追問:Can you name more vegetables? 引導學生說出更多的蔬菜類詞匯,長期堅持,學生就會自覺地去查找同類單詞,長此以往,學生的詞匯量就能進一步得到豐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王守仁,何峰.英語教師教學用書 [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4]張肇豐.基于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 [J].上海教育科研,2016(2):18-19.
[5]陳劍.例談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2017(7).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栟茶鎮栟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