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李紅梅 劉竺云
摘 要 為進一步推進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本文研究建構主義框架下藥學院2016級藥品生產技術學生基于網絡平臺英語學習模式。利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輔以泛雅網絡平臺技術搭建,將英語教學與網絡技術充分結合,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建立高效的英語教學機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 建構主義 網絡平臺英語學習 自主學習 應用能力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60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English information teach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el of English learning base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for the Grade 2016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in the framework of constructivism. Using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n elegant network platform technology,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re fully combined, the new teaching mode is built, the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is trained, and the students' Englis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s improved.
Keywords constructivism; English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autonomous learning; application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隨著國內外交流日趨頻繁,中外合作項目日益增多,企業行業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求精通專業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一直以來,我國英語教學沿襲了母語教學思路,著重于語法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師“講”,以閱讀為主,重筆頭輕口頭,重講授輕實踐,學生“聽”,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比較少,盡管目前教材已大幅度修改,增加聽、說練習內容,但語境的缺乏仍直接影響到綜合英語應用能力的成效,不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無法激發積極性,影響學生職業能力的全方位發展,因此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這一重擔迫在眉睫。
隨著網絡技術與移動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進程,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圖像、視頻等高質量跟緊時代步伐的英語學習資源庫發展空前蓬勃,APP,WAP,WEB等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整合起來,幫助學生統籌管理課余零碎時間,提供充足非正式學習機會,可以下載、在線瀏覽學習英語資源,擴大移動學習覆蓋面,指導學生主動創設英語情境,暫時忘卻母語的空間,以強烈學習動力驅動愉快積極學習英語。網絡平臺打破英語課程教學既定時間、空間局限性,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權利歸還學生主體。同時,學校應加強網絡化語言實驗室和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的建設,創設條件營造現實和虛擬的英語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校園網,建立虛擬英語學習和訓練環境,創設一個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交流溝通的教學網絡平臺,在老師的指導監督下,學生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交叉式自主學習。
首先,基于網絡環境的英語教學迫切需要高職英語教師重新定位角色,信息軟件技術革新步伐日新月異,基于網絡平臺、移動APP的各種英語學習資源應運而生,老師和課堂已經不是學生獲取英語學習資源的唯一途徑,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者,他們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機會。教師課堂教學已不能局限于過去的三尺講臺一支粉筆一個PPT的簡單模式,需要把教學的重心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移到引導學生學習和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上來,才能使學生從容應對紛繁復雜的學習資源,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從科學視角研究網絡課程開發和網絡學習平臺建設,充分挖掘精選網絡資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趣味化課堂學習,打造大型開放性教育資源,并有效連接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外學習,將學生有效英語學習的時間段充分延伸,以自我獲取為中心開展語言輔助教學和獨立學習,加強課堂互動交流學習,敏銳挖掘互動中產生的反饋機制,維持學生注意持久度,促進二語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其次,追溯本源,網絡平臺的英語教學基于認知心理學派中的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利用當代信息技術成果對知識主動探索、發現,并主動構建所學知識意義,而不像傳統教學,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知識不能單靠教師傳授,一定是學生在一定情境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移動網絡平臺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獲得。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完成意義建構,首先應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基于網絡移動平臺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其次應搭建課堂外虛擬學習課堂,利用微信、QQ等在線教室創建群聊,可進行現場分組討論展示,教師點評總結,重難點一對一解讀,還可布置作業,學生根據個人進度提交作業,這種虛擬學習課堂方便學生根據自己規劃隨時隨地學習,然而這也是加大了老師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因此為了避免無規律時間鋪散,需要老師粗略統籌規劃學生學習框架時間,系統指導,給予適度的自由學習,完成教學過程中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作用。
此外,在創設基于網絡平臺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充分學習利用自主學習理論、非正式學習理論、認知靈活性理論和情境認知等,采用量化與質化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考量網絡平臺輔助下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開展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優劣勢,設計出更好的有效移動學習策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能力。
本研究基于泛雅教學平臺設計開發網絡教學資源,結合現有實用英語網絡課程平臺,包括微課,PPT課件學習,單元測試,精品課程錄像等,豐富學生課堂外英語學習資料,以支撐課堂教學內容。教師的任務是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設計學習任務,提供自學材料、信息服務、學習方法指導監督等,負責宏觀把控學習進程,定期通過面談、網絡工具為學生答疑解惑。此外,針對課堂教學,教師著重從以下教學模式改革來開展: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手機或電腦現場查詢、收集網絡所提供的信息資源,接著幫助學生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和重新組織,結合學生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遵循“創設情境—深入探索—通力協作—綜合評價—反復操練—實際運用”步驟,創立課堂探討式教學構架。這種模式可以在小組討論的形式下開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通力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跨文化的交際,網絡為學生提供了接觸各國信息與文化的條件,促進了學生對外國文化與文明的了解,彌補了傳統教學很難提供外國文化環境的缺陷,使學生能將所學的語言與其所在的文化環境融合,從而擴展學生的視野,并有助于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鑒于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良莠不齊,課堂面授時間有限,大班教學的模式根本無法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師無法把控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因此,充分利用網上交互學習,益處頗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討論區或者通過虛擬課堂,QQ群等進行討論,研討重點關注問題,促使每位同學參與討論,有效延伸補充課堂教學。另外,學生在互相討論過程中,揚長避短,批判性接受各類知識點,充分表述自己對問題的見解和困惑,相互智辯、答疑、評論,合作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幫助者,引導控制學生學習活動,培養創新和主觀能動性。
下面就以實用英語教程3中的Unit1 Attitude is Everything為例開展基于網絡平臺的課堂與課外交互學習設計,首先在授課前,創設泛雅教學平臺,上傳PPT課件,包含本課重點詞匯、難點注釋、背景知識、篇章句法、實用寫作主題、閱讀技巧分享等,要求學生上網注冊登錄提前學習本課preview,在課前儲存背景知識,通曉語言情境,熟悉本單元聽說讀寫譯的重難點要求,并對照自我英語水平和知識儲備,列出適合自己重點學習的語言文化要點難點,帶著疑問有目的進入課堂授課學習。面授時,教師靈活點擊各section,根據提前布置的概要性問題,系統掌握不同學生群對本課知識缺乏模塊,摸清課堂需要重點解決的語言語法句法文化背景等,有的放矢,協助學生清晰梳理,構建以“Attitude”為主題的聽說讀寫能力框架。根據需要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以5~6人一組為最佳,通過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小組競賽、問答搶答、個人展示等方式掌握英語中表達態度的詞組、句子、段落、篇章等,教師課打破原有教材安排框架,適度滲透語法、句法,協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深化語言使用正確率和流暢度。教師還可以分享適合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語言層次學習的網頁鏈接,配以平臺單元測試和書本配套練習冊,讓學生獲取最新信息資料,比對本單元聽說讀寫譯能力要求,檢驗學習效度。
雖然網絡平臺廣泛應用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很多便利,然而,現如今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解決和改進。第一,按照目前安排的自主學習課程表,學生自覺遵守及自主學習監控能力參差不齊,個人良好習慣養成差別頗大,有些學生跟不上進度,學習勁頭不足興趣低;第二,通過班級群,虛擬平臺可以增加互動,然而這種互動不是面對面、即時的,容易受到其它分散注意因素的影響,有時甚至斷裂連貫的互動;第三,教師維護網絡平臺的技術水平有限,網絡平臺內容跟新不及時,有相當一部分材料比較陳舊,學生面對繁雜的信息堆,無法理智審慎選擇,沉迷于音樂、電影等;第四,懶散的同學投機取巧,登錄掛機放視頻PPT,單元練習測試也存在抄襲,代考,亂做現象。針對以上典型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培養學生誠信自覺品格,從本質內心上根除學習不上心,懈怠情緒。應多引導學生制定合理學習計劃,勞逸結合充分利用學習時間,凡事不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應循序漸進打好地基才能建摩天大樓,其次,學校應多組織教師參加網絡技術移動平臺類的培訓,儲滿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瓢水飲,老師應與時俱進,秉承終身學習理念,不能貪圖勞逸,求遠舍近,這樣才能在英語教學改革洪流中順勢而行,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 武曉燕.試論建構主義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