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蓉 王偉欣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創新創業劃分教育目標、把握教育原則、提升教學水平等強化高校教育主干作用,同時發揮企業、中介、政府職能功能優勢,發揮社會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共育作用,使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現高質量提升和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關鍵詞 新形勢 大學生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8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ivis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ing, etc. to strengthen the main role of college education, while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al advantages of the functions of enterprises, agencies, and government, and play a social innovation role of co-opt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ables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innovate and innovate in education to achieve high quality and maximiz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new situ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0 引言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特別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下,“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新產品、新服務快速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形勢下,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當前高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孵化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成為高校近年來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創新創業劃分教育目標、把握教育原則、提升教學水平等強化高校教育主干作用,同時發揮企業、中介、政府職能功能優勢,發揮社會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共育作用。新形勢下,只有學校和企業、中介、政府等社會力量多力結合、多級聯動,才能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現高質量提升和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1 新形勢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已不同于以往傳統的創新創業模式,面臨著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新的機遇。在大學生自身方面存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對創新創業有強烈的愿望,但自身能力不足,存在著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創業動力不足。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和理解停留于學校對個別相關賽事的宣傳,并沒有展開真正關于自身發展的思考。許多大學生并不是真正地想通過創業這條途徑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是為了去獲得一些比賽的獎項以充實自己的經歷,創新創業認識和行動力只是階段性功利心驅使,這就說明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缺乏根本動力。
(2)創新創業信心不足。分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校園活動、身邊案例等對大學生參與雙創有了一定的興趣,但由于個人資源不足,例如:沒有初步的項目規劃、沒有合適的團隊和指導老師、缺乏社會人脈等等,對于雙創的認識程度僅限于對他人已取得的成就產生羨慕,而自身缺乏實際能力和行動,心有余而力不足。
(3)知識面過窄,社會經驗貧乏。傳統的的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的許多興趣愛好,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作業、輔導班。長此以往,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課本上的知識,知識面過窄,滿足不了創新型創業人才的要求。思維發散性弱再加之為了單純地追求升學率,父母包辦一切除學習以外的事務,學生即使到了大學,對于社會的了解和發展情況也是很少,社會經驗明顯不足。
(4)缺少資金支持。我國目前依舊是發展中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明顯不夠,雖然大學生貸款方面有很多補償,但是創業面臨巨大風險,稍有不慎,便會出現資金周轉問題而面臨破產的風險,我國市場經濟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面臨的問題很多很復雜,因此創業資金的籌備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困難。
(5)教育實踐環節薄弱。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加大重視程度,努力結合多方力量發展雙創,特別是開展政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模式,為大學生科技創新、就業創業都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但是隨著結合單位的增加,出現單位之間的合作流于形式、平臺搭建好卻沒有合理應用、學生參與度低或參與主導的項目成果水平不高等問題,校企合作深度廣度不夠,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能力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應有的提升。
(6)創新創業教育“一視同仁”。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水平差距很大,而當前大多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和內容存在照本宣科、一視同仁現象,不能根據學生的能力特點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課程,無法對學生的能力提升和項目的開展推進起到有效指導作用。
2學校為主體多力聯合開展新形勢下創新創業教育
2.1 創新創業教育培育主干地位
分教育目標層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不單單是教育學生去獨立創辦公司并管理經營,而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具備創業技能,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都應該具有的對于提高和改善工作成效的思考能力和執行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選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差異明顯,針對受教育對象不同。[1]創新創業教育應有一個科學準確的培養目標層次劃分。第一層次培養目標應是面對所有學生,通過通識和專業教學,培養學生普遍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為未來職業做好準備;第二層次培養目標面對具備一定創新創業意愿和潛質的學生,通過開設專業知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技巧培訓指導等個性化的課程教育,使學生掌握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創業素質,在社會競爭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在適當的機會和條件下可以創辦自己的事業;第三層次培養目標是針對關鍵少數已經做好創業準備的學生,在已經具備了個人創業才能和素質的條件下,給予學生特需的個性化課程體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精英創業項目和創業計劃,同其他創業團隊在市場中相互角逐、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加快經驗累積,逐步探尋適合自身的創業項目,發展成為真正創業者。
把握教育基本原則。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遵循與傳統教育體系相結合的原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意志毅力、自信心、鉆研精神、奉獻精神、審美能力和心理健康等與創新創業有關品質與素養;[2]要遵循與實踐育人機制相結合的原則,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必須凸顯實踐性,才能發揮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才能真正發揮教育作用;要遵循教育同一性和差異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培養創新創業型高素質人才的同一目標下,不同地區不同高校要結合自身發展需求、資源條件、學科特色、地域文化等等多項因素,實施不同的教育模式,同時立足學生主體,合理劃分創新創業層次,制定和實施不同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實施差異化的教育模式;要遵循教育主體性和協同性相結合的原則,學校作為教育主體,在充分發揮自身教育資源的同時,要不斷吸納社會組織、企業平臺、金融機構、中介傳媒等資源,加強學校開放度和包容度,使各方力量協同共進、合作發展。
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挖掘本校優質教學資源,選派一定數量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習交流教育理念和方法,到相關企業兼職鍛煉實踐操作運營能力,使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提升專業指導能力;拓寬引進創新創業人才渠道,如招引具有從事企業、創業工作經驗的青年教師、聘請優秀創業者和企業家來校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等。同時,注重豐富教學內容形式。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為學生營造易于激發創新思維和首創精神的氛圍。因此,指導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新穎的內容吸引學生參與,從而激發個體本身創造性的發揮。
2.2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共育作用
企業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深度結合成功企業項目案例,全方位立體化解讀項目成功背后的重要原因挖掘創新技術和運營理念。同時,創新創業教育要著力與企業共同打造和搭建教育平臺,例如創新技術開發園、創業項目孵化器等項目研發和承接地,不僅學生提供創業的開展場地、信息咨詢、融資服務和政策咨詢等服務和指導,并且各種不同項目的創新創業的學生團隊通過教育平臺匯集到一起,相互激發創新思維、提供資源和渠道,逐漸形成良性生態成長模式。
社會中介機構是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大力倡導和鼓勵學生爭取資源的重要一方,包括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會計和法律事務所以及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新興中介機構。這些機構在創業平臺的推動下相互整合和融合,可以針對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門檻較低的融資借貸、貸款風險擔保等金融服務,人才個性化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與行業、社會大數據信息咨詢服務,財務和法律顧問服務,創新專業技術顧問、交流和測試等智力服務等等,大大緩解了大學生創業企業本身在社會競爭中存在的融資困難、人才短缺、信息匱乏、推廣困難、創新力不足等等先天劣勢,幫助企業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規避風險。
政府部門作為創新創業的倡導和引領方,應深入調研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不斷發展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廣泛調動科技部門、教育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社會保障等政府部門開通“綠色通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相應政策支持,幫助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孵化成熟。同時,要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協調促進本地區政、產、學、研各方的合作,從體制機制上推動和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在社會上廣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 宋之帥.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4.
[2] 趙鑫.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