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最基本保障,只有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才能讓學生在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對知識的掌握,改變自身學習中存在的缺陷,提升學生的成績。小學四年級需要學習的重點科目之一就是語文,那么語文教師在對四年級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就需要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以便提升小學生的溝通能力,為小學生解決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教師還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提升班級語文成績。下文就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策略研究
一、 引言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制度和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學時,大都采取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即一味對學生進行語文課本知識講述的“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有效地被確立,只能被動的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語文筆記的記錄,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增長,不利于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拓展。所以教師需要改變這一枯燥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樹立一個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讓學生愿意將內心的想法與教師進行溝通,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增長。其四年級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在難度與內涵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更加重視學生應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強師生互動是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
二、 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的缺陷
首先教師互動意識缺乏,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相對于資歷較老的語文教師來說,大都采取死板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進行合理的互動,認為只要將課本內容一成不變地教授給學生,就能夠使學生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所以即便開展師生互動,大都也是采取教師問、學生答的死板形式,不能達到理想的互動效果。
師生互動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能夠尊重學生,并且能夠深入了解到互動的內涵,從而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合理的互動氛圍,以調動學生互動的積極性,但是大多數教師都會占據課堂主體地位,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環境,從而降低了學生的互動積極性。
且在互動中,互動方式單一,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三、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
(一) 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所以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輕松自在,讓學生樂于將自己內心的想法進行表達,進而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例如:教師在對《爬山虎的腳》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走進自然,對爬山虎進行觀察,進而回歸課堂,問問學生對于爬山虎的形狀、顏色、生長方式等簡單問題,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此時教師再對學生表述中的錯誤進行糾正,以進行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進行理解。
(二) 合理利用游戲進行師生互動。由于小學生的年紀小,活潑好動,那么教師枯燥的進行師生互動,同樣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需要在掌握學生性格喜好的基礎上,開展趣味的互動游戲,以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教師在對生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開展生詞含義對對碰的游戲,由教師負責向學生展示生詞,由學生負責對生詞的含義進行搶答,若是解釋不對,則可以求助其他學生進行幫助,比如“綿延”這一詞語,教師展示出綿延,學生就需要立刻反應其含義即連續不覺和彌漫延續的意思,進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一詞語進行造句,從而加強學生對這一詞匯的掌握。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游戲和學習的興趣。
(三) 安排合理的課堂討論。教師需要安排合理的課堂討論,例如:教師在對《桂林山水》這篇文章進行講解時,由于其是一篇寫景狀物的佳作,語言優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個排比句節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獨特之處描寫得惟妙惟肖。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這句話的內容進行討論,為什么作者要采用這種寫法對桂林的山水進行描寫,表現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征,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景美”“情真”,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進而教師再提問學生,桂林的山水與家鄉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呢?引起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讓學生在討論之后進行自由發言,能夠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強化對作者喜愛桂林美景的感受,加強學生對家鄉的喜愛之情。這樣學生品讀時也就能讀出韻味。
(四) 合理創建語文教學情境。開展師生教學情景互動,讓學生成為教學情景下的一員,讓學生在情境中模仿、扮演,從而進行師生互動。例如:教師在對《黃繼光》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影片段,讓學生感受電影中黃繼光不畏死亡勇敢堵住敵人的槍口的壯舉,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劇的表揚,教師可以參與到情景劇的表演之中,還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讓學生對黃繼光的想法和感受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中,強化對人物性格的感受,加強學生對黃繼光舍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的理解,從而在情境中進行合理有效的師生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四年級教學中開展師生互動,首先教師需要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其次,需要合理利用游戲的教學方法,再次,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探討環節的安排,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語文教學情境的創建與學生進行互動,以此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春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強化策略[J].才智,2017(4):97.
[2]盧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才智,2014(13):139.
[3]陳麗.小學語文互動課堂的構建策略[J].現代交際,2014(7):160.
[4]霍玉榮.增強小學語文課堂互動交流的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5(7):46.
作者簡介:遲麗麗,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區文鐘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