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朋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5-066-02
摘要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身體技能教學與德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已是當前體育教育迫切的需求。本文通過德育教育理論的學習,結合自身在初中從教十年來的實踐與體會,淺談一些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與德育相結合的一點經驗與認識。
關鍵詞 德育教育 初中德育 體育教學 學校體育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更加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已經是教師在教學中最基本的目標。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首要任務即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德育教育也滲透于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本身具有的合作性、開放性、競爭性等特質,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身體技能教學與德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已是當前體育教育迫切的需求。本文通過德育教育理論的學習,結合自身在初中從教十年來的實踐與體會,淺談一些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與德育相結合的一點經驗與認識。
一、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任務
體育教學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體育教師要結合體育教學特點,教育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不斷提高其為革命鍛煉身體的自覺性,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他們服從組織,遵守紀律,熱愛集體,朝氣蓬勃,勇敢頑強,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由此,體育教學任務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使學生把學習目的、生活目的與祖國建設的遠大目標統一起來,啟發學生明確認識身體好對學習好、工作好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形成長遠的、持久的學習動機,激勵他們去努力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意義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的都處于從幼稚慢慢走向成熟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有著對成年世界的向往,又帶有孩童時期的稚嫩,思想的起伏較大,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最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響。現在網絡發展迅速,學生在沉迷網絡的時間更多,面對面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少,社會適應能力也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另外,網絡上各類偏激、扭曲的言論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很大的沖擊,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
另一方面,隨著生活的便利與城市生活的發展,學生參加身體活動的時間較少,變得更加嬌氣,怕臟、怕累、意志薄弱等缺點日益嚴重。比如1000米測試時跑一圈就無法堅持,缺少了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在體育課上拒絕進行觸地的練習動作,怕臟導致了練習中偷懶、不認真的現象。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教師在發現此類問題時,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行為,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有著更有實踐性、更直接的特點,除了利用言語上的“說教”,還能夠在身體活動中直接的引導學生完成一些具有良好素質的行為,讓學生更直接的感受各種優秀品質的重要性,以及各種優秀品質帶來的作用。
三、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體現
初中還處于義務教育的階段,教學也以多樣化為特點,各種運動項目在教學中都會有所涉及,因此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隨處可見。在課堂教學中,體操類的運動能夠提高學生果斷、勇敢等品質,以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互幫互助的品德;田徑類的運動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在長跑中學會堅持;在足球、籃球等團隊運動類的項目里學會相互鼓勵,遵守規則等;在對抗性的項目中學會尊重對手,勝不驕,敗不餒。
在體育教學和組織中,課堂上課、整隊集合都體現了有序的規則秩序,讓學生學會規范自己的行為;在課前發放器材以及課后的回收器材里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用過的器材需要自己去將它歸位。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遵守社會秩序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從而加強學生的紀律意識,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
在體育競賽活動中,能夠鼓勵學生奮發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評比能使學生較容易地意識到個人的努力程度將影響集體榮譽以及集體榮譽給其帶來的影響,使學生會自覺協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讓學生學會如何融入集體,了解如何才能在集體中發揮作用,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榮譽感;在體育比賽中獲得勝利能夠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感,使他們飽嘗勝利果實的同時對未來充滿希望,提高個人的自信心,并且能鼓勵失敗者具備戰勝困難、不甘失敗、百折不撓的心理素質。
四、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途徑
(一)結合學生表現,建立獎懲機制
在體育活動中,很容易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各種行為和情感都會充分的顯露出來。例如,在一場游戲或者比賽中,有的學生會表現的積極,而有的學生會明顯有一種無法融入集體的現象,在游戲中非常的被動;或者在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運動中,一些學生表現出勇敢的拼搏精神,另一部分的學生則會退縮。為此,教師應善于觀察各類學生的行為表現,并及時的進行表揚或教育。也可以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那些畏縮的學生克服恐懼的心理,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讓具有優秀品質行為的學生能夠起到榜樣作用。教師應耐心的引導,讓優秀的品質不斷的在學生面前展現,從而逐步令優秀品質內化和升華。
(二)結合課堂常規,融入德育教育
課堂常規是最與學生緊密相連的一種行為規范,是培養學生文明禮貌和組織紀律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初中階段的學生也正是規矩養成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若能養成良好的規范,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課堂乃至于進入社會都有這種規范意識。在教學課堂中,必須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在教學中若沒有規范的課堂常規,教師就不能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學。如課前學生遲到,排隊不整齊不聽指揮,在熱身、準備活動時自由散漫;課中有些學生會表現出搭話、打斷老師教學等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常規加以制度化,通過課堂常規的落實,保證課堂順利有效的進行。加強課堂的紀律性,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章制度、熱愛集體、尊重老師的良好思想和品質。
(三)教師嚴于律己,樹立榜樣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教師本身要有表率作用,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生模仿的榜樣。在衣著方面,體育教師應嚴格自身的穿著打扮,體育教師上課期間就以運動裝為職業裝扮,避免花里胡哨,身上不可有紋身裸露;在言行方面,許多體育教師習慣性在表述中帶有臟話,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絕對不可出現反社會的過激言論,需時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意教育;在思想態度方面,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感化,潛移默化的在學生思想方面進行渲染,樹立高尚的職業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應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對給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結合偶發事件,及時糾正處理
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因為體育本身就具有對抗性、競爭性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偶發事件非常的常見。如在奔跑中摔倒,在練球中被球砸中,在比賽中因一個小失誤而導致失敗,在練習中因發生碰撞出現爭執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及時的出面調解。在摔倒后鼓勵學生要勇敢、拼搏進取,指導其他學生對摔倒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在失敗后給予學生恰當的鼓勵和表揚,增強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快速調整自我情緒;在發生爭執時,要快速的指出要害,給予相應的批評與引導,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團隊精神。快速的對學生行為進行糾正,批評與獎勵并行,能夠提高學生是非判斷能力。
(五)結合教材特點,發掘深刻內涵
體育作為一個大項目,教材的內容非常廣泛,每項教材都有其鮮明特點,也具有其特殊的教育意義,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的深刻內涵,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實施教育。
如通過理論課以及平常上課中的教學,講述中國體育運動發展史、奧林匹克精神、體育名人等,使學生了解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黨的領導,離不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通過各種團隊性的比賽,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相互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在個人比賽中學會尊重對手;田徑項目的訓練著重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為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不斷的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的內涵,并結合學生特點確定德育教育的具體任務,制定相應措施,以確保德育教育任務的完成。
(六)轉變教學理念,注重情感引導
初中學生還沒有形成自主的思想意識,并且渴望得到關注,現如今的體育教學不僅僅是身體技能上的教學,更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思想、意志、興趣的交流,在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教育不是教師灌輸式的教和學生被動的接受,而是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教師只有進行情感的交流,才能真正的進入學生內心,從而由內而外的感化學生,使學生主動的接受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能夠深入的了解學生現階段的想法,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這種和諧、友好、平等的交流中,德育教育才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學生在這種教學的環境下也能夠更加自信、開朗,身心也更為愉悅。
(七)通過競賽組織,滲透德育教育
競技性的體育運動的基本屬性,在組織的各種游戲和比賽中,遵守規則是比賽或游戲能夠順利完成的基本條件,通過比賽,學生不僅能夠提高集體榮譽感,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教師在游戲或比賽中起到一個裁判的作用,應做到公平、公正,對違規行為及時的做出判罰;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自主組織游戲或比賽,裁判、游戲者都有學生擔任,這能夠讓學生直接的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從而自覺的去遵守游戲或比賽的規則,也能夠令學生在制裁中學會公平、公正的對待比賽,培養學生為人正直的優秀品質。
學校德育要“走向多元”,這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體育教育同樣如此,在滲透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靈活多樣,結合實際,因勢利導,才會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育過程中,為師者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細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情感引導,講究實效。同時還要加強自身修養,勇于探索,通過體育教學造就具有高尚情操、健美體魄、身心和諧發展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