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中,學生們往往會由于對古詩的學習方法不當,而影響古詩學習的有效性。為了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應該積極根據古詩課文內容,做出相應教法的創新,使古詩教學能夠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就根據小學中高年級的具體古詩教學情況,來試圖總結小學古詩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朗讀;背誦;討論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古詩教學,是培養學生繼承我國傳統文化意識,發展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升學生語文修養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古詩教學中,如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成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我們通過詳細介紹作者生平及詩文創作背景的方式,為學生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利用朗讀的方式,促進學生背誦古詩;還組織學生對詩詞思想進行集體討論,用以加深學生對古詩的情感體驗。以下就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 為學生詳細介紹作者生平及詩文創作背景
我國流傳下來的每一首古詩,都是歷史文明的結晶。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作者生平以及詩文創作背景的介紹,以此讓學生感悟歷史獲得啟發,從而更加認同古詩學習。我們在對作者及創作背景的介紹過程中,要讓學生理解任何一個時代的文化形式,離不開該時代的歷史背景,不同時代的文學藝術形式,具有不同時代的特點。如唐詩中多以七言或五言寫成律詩或絕句,這種創作特點就需要讓學生牢牢掌握。學生們掌握了古詩作者的人物生平及詩文創作背景,不僅能夠對他們在古詩學習中產生良好的影響,更能夠讓學生見證和熟悉我國的歷史,養成自覺傳承和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最終促進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成長。
例如我們在小學五年級《清平樂-村居》一課的教學中,就為學生詳細介紹了宋代的歷史背景,以及辛棄疾的人物生平。我們為學生介紹宋代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但是在北方經常受到少數民族的侵擾,在北宋末年宋朝徽欽二帝被金朝所擄,北宋滅亡,宋高宗建立了南宋。而辛棄疾一生以恢復北宋為志向,主張抗金,因此遭到了彈劾,隱居村居。《清平樂-村居》就是辛棄疾在隱居過程中,對田園生活的感悟,表現了他熱愛田園生活的美好心態。我們為學生說明,《清平樂-村居》是作者在政治上不得志,退而將精力放在田園山水之上而作出的作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認識到辛棄疾作為愛國詩人的本質,從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二、 利用朗讀的方式促進學生背誦古詩
古詩的朗讀是古詩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的古詩教學中,我們以組織學生朗讀的方式,存進學生背誦古詩,使學生對古詩內容的掌握更加扎實。朗讀首先是建立在學生理解故事含義的基礎上,學生通過朗讀古詩一遍又一遍地加深印象,最終能夠進行對古詩的背誦,這種學習方式是建立在學生的經驗基礎之上的,可以有效為學生提供詩詞的積累。在學生們的朗讀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對學生語調、語速、重音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體現出詩詞的情感與意境,能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詩詞內容,選擇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以此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們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詩的朗讀過程中,就重點讓學生利用重音與語調、語速展現詩詞的躍動感。首先學生朗讀:“黑云翻墨未遮山”,讓學生將“黑云翻墨”四個字利用較快的語速朗讀出來,“未遮山”則利用較為舒緩的語速朗讀,在“山”字適當延長讀音,這樣會使聆聽著感受到“黑云翻墨”的景象,并對“未遮山”產生聯想。在之后的朗讀過程中,也利用語調、語速、重音來提升朗讀的效果,使學生的朗讀富有感情、富有詩意。
三、 組織學生對詩詞思想進行集體討論
古詩教學的重點,是帶領學生體會古詩的思想內涵及情感意境。而通過集體討論的方法,可以集思廣益,讓學生們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對古詩的思想內涵及情感意境加深體會。我們在組織學生對古詩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各自的觀點,發表對古詩的見解,之后開始集中討論。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彼此交換了觀點,學習到了別人的優點,表現出了自己的理解,使他們對古詩的思想內涵及情感意境有了更深的體會。
例如我們在對王安石的《元日》討論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發表自己對本詩的觀點,學生們有的表示,這首詩是王安石為了慶祝“元日”,而作的節日詩詞。有的學生說,這首詩表現了王安石在“元日”中,除舊迎新的美好期盼等等。我們之后根據學生的意見,總結這首詩中的表現手法是以對“元日”萬象更新的景物描寫,而襯托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借景抒情”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心中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故事教學中,我們應該將古詩中的優秀思想精華進行提煉,并展示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基于在認同的基礎上,展開朗讀和背誦,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再以集體討論的形式發展學生對古詩的感情認知,更是對學生在心靈深處理解古詩的意境,提供了有利途徑。
參考文獻:
[1]谷春燕.古詩新韻——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教育(文摘版)》,2017,12(4):230-230.
[2]李萍.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科研》,2017,9(3):76-76.
作者簡介:
俞盡沙,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學府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