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中的“小馬虎”很多,“小馬虎”接受能力尚可,但是做題、審題不認真,考測、練習時,容易出錯,影響分數。文章結合教學實踐,根據“小馬虎”的主要特點,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對策,以期幫助“小馬虎”去除粗心的毛病,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細心習慣的培養;主要策略
教師們集體備課探討教學時,聽到最多的抱怨是“小馬虎太多”。不可置否,數學學習中的“小馬虎”真的太多,明明是58,卻看成38等,不是不會,而是不夠細心所致。問題不大,但長此以往不給糾正和彌補,將成為“大馬虎”,成為“頑疾”。
為此,探討“小馬虎”的良策,成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筆者通過對“小馬虎”的分析和研究,認為幫助“小馬虎”不再馬虎,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 培養細心讀題的習慣
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學生拿到題目就做,考測時明明是一小時的量,多數孩子們20分鐘就解決掉,可以仔細批閱,錯誤百出,究其原因,是“馬虎”所致,是不細心所致。培養學生細心讀題是根除“小馬虎”的主要策略。
首先,讓學生畫出關鍵詞。如一道列式并計算的題:50除30再加6。對于這個題的讀題,首先讓學生抓住關鍵詞“除”而不是“除以”,是除完之后“再加6”,那么這個列式應該是30÷50+6,而不是50÷30+6、50÷(30+6)等。再如修筑1000米長的鐵路,前5天,每一天修筑128米,剩下的要求2天必須完工,問剩下的一天要修筑多少米?
對于這個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題時,應抓住這幾個關鍵詞:總長1000米,已經修了5天,一天修128米,剩下的要2天修完,問一天要修多長。明確了這些數量關系,列式就不會出問題:(1000-5×128)÷2。細心讀題是養成細心習慣的第一步,走好這一步,便從“小馬虎”的行列中走出了一大步。
其次,計算題是“小馬虎”的“集中營”,培養“小馬虎”的看清計算題,是不可忽視的一面對于計算題,應該讓學生看清運算符號、看清數字、看清運算順序等,避免因馬虎而失分。如學生在計算31×28+89=?時,幾個學生明明計算過程無可挑剔,
可是,在寫答案時,則成了31×28+89=104、31×28+89=952、31×28+89=141等的不在少數,這樣的“小兒科”錯誤,令老師“扼腕嘆息”,讓學生后悔莫及。
二、 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
演算是數學學習的主要能力,考查運算能力大小的主要方面,而驗算是檢驗運算正確與否的必要手段。“小馬虎”在演算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演算可以自己發現是否因馬虎而出現了錯誤。在驗算中,發現出現的問題,及時吸取教訓,再次進行運算,對養成信心的習慣起鞭策作用、自我反思的效用。
如上文的修筑鐵路的問題,根據題意的理解以及數量關系的明確,列出式子為(1000-5×128)÷2通過計算,得出答案(1000-5×128)÷2=180(米),這個180米答案是否正確,不妨引導學生代入問題中,進行檢驗,如果是正確的,那么最后兩天要修筑180×2=360(米),已經修了5天,一天修128米,那么5天一共修了128×5=640(米),前5天修的和最后2天修的總和是640+360=1000(米)恰好是要修筑的鐵路的總長度,因此,可以斷定,答案是正確的。而如果后兩天修筑的不是360米?+640≠1000,那就需要重新做一遍了。
演算是培養細心的主要途徑,解決實際問題要驗算,計算題需要演算,解方程也需要檢驗,檢驗也是引導學生“回頭看”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 培養學生細心聆聽的習慣
“小馬虎”的表現方面很多,不僅在做題時馬虎,有的上課聽課也馬虎。教師應注重學生細心聆聽習慣的培養。
首先,讓學生全神貫注于教師的講解。教師在強調重點和難點、疑點和易錯點時,應引發學生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因錯點的講解,學生更應該信心認真聽講,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如《垂線和平行線》的教學,對于l1、l3、l2、l4圖中的l1和l2、l3和l4是不是相交線的判定,學生會輕易回答“不是”。此時,教師應通過“延長”l1和l2、l3和l4看看延長后能否相交,而得出l1和l2不相交,是“平行關系”而l3和l4延長后,相交,因此,二者的關系也是“相交”。
多數學生在判斷后,不論正確與否,沒有傾聽的習慣,對于答案正確與否的原因也不追究,于是“馬虎”“不細心”的毛病一時難以根除,再次遇到這類問題時,出錯還在所難免。而如果認真聽老師分析,并且主動思考,傾聽習慣慢慢養成,“馬虎”的小缺點逐漸克服。
此外,還應引導學生養成傾聽同學發言的習慣。如開展合作學習,布置一定的任務,如布置解決實際問題的習題,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合作、探究中,相互交流思考問題的過程和思路,并彼此借鑒、相互取長補短,不僅養成傾聽的習慣,也有助于解題能力的提高、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小馬虎”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丟三落四,在數學的學習上,也表現特別突出——數字看不清、符號看不見、問題不讀完、思維不清晰、傾聽習慣沒養成等,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針對這些“毛病”,再用針對性的“救治”措施,幫助學生找到“病因”,“對癥下藥”,“馬虎”便會“藥到病除”,否則,“小馬虎”將給數學學習造成終身的遺憾。
參考文獻:
[1]李小菊.淺談小學生數學審題習慣與審題能力的培養[J].小作家選刊,2017(02).
作者簡介:
馬甜,江蘇省新沂市,新沂市高流鎮溝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