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民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體育的教學方法已經由傳統的單一教學,不斷向多元化、趣味化等更具吸引力的新教學形式轉變。而田徑作為傳統體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衍生出的趣味田徑教學既達到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及綜合能力的目的,同時又對中小學生更具吸引力。因此,本文依據趣味田徑在初中教學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趣味田徑;田徑
趣味田徑作為針對青少年生理特點及身體條件所設計的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的田徑運動,起源于德國。其特點為將趣味性及娛樂性與傳統田徑項目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和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本文將對趣味田徑在初中教學的應用展開分析。
一、 傳統田徑教學與趣味田徑教學的比較
(一) 教學的內容及形式存在較大差異
趣味田徑具有更強的目的性和趣味性,教學形式采用游戲式教學。通過具有田徑運動項目特點的田徑游戲,達到提高學生熱情、增加學生積極性的目的。
傳統田徑項目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流程化、形式化。使學生難以融入課堂,降低體育鍛煉時間。
(二) 教學器材的標準具有一定區別
趣味田徑教學器材的規格變化,大大降低了傳統田徑中的危險性與難度,使學生更容易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例如,趣味田徑中應用軟質的標槍頭,相比傳統的標槍危險系數大大降低,使學生心理壓力降低,從而能夠參與到傳統田徑教學中封殺的標槍項目中。依據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中可得出結論,趣味田徑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田徑教學。
(三) 場地的需求存在差距
傳統田徑場地過于規范化,要求過于嚴格,不便展開教學。趣味田徑依據教學場地條件,在確保初中生的運動量達到標準的前提下,可對趣味田徑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從而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達到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
(四) 二者從本質上相同
傳統田徑教學與趣味田徑教學,均為以普及田徑體育項目為最終目的的教學方法,本質上并無差異。
(五) 趣味田徑是傳統田徑的一次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田徑已不適應于新時代。因此,為更符合課堂教學形式和適應時代發展,趣味田徑應運而生。從內容上看,二者本沒有差異,只是表現形式不同。
(六) 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趣味田徑為傳統田徑的推廣打下良好的基礎,傳統田徑為趣味田徑的成果提供舞臺。缺少趣味田徑,傳統田徑難以讓學生掌握和接受。缺少傳統田徑,趣味田徑失去了競賽性質和標準和規范。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互相促進中才能同時發展和提高。
二、 趣味田徑教學的應用
(一) 采用趣味田徑教學的優勢
趣味田徑的教學理念更符合新課標中,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基本理念;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等要求。調查表明,大量的一線教師認可和支持趣味田徑項目的推廣和應用,相比傳統田徑教學,更多學生對趣味田徑的認同度高于傳統田徑教學。這使趣味田徑教學的推廣更加便利。
趣味田徑教學摒棄了傳統田徑教學中對于場地和器材的規范化要求,避免了教學活動中的諸多限制,能夠因地制宜,調整或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的參與體育活動。
由于趣味田徑中,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因而產生了更多的不可預測性。諸多綜藝節目中,例如奔跑吧兄弟等,均引入了趣味田徑,同時收獲了不錯的收視率。這足以從側面說明趣味田徑的觀賞性遠高于傳統田徑運動。
由于趣味田徑的趣味性及安全性,既保留了傳統田徑的競爭性所帶來的刺激和快感,同時更具有輕松愉快的氛圍,易于塑造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宗旨。在團隊型項目中更易于提高團隊歸屬感,并培養集體榮譽感。趣味田徑針對性地設置符合于不同年齡的運動和比賽形式,較傳統田徑項目難度大大降低,而學生運動熱情得以提高,從而更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 趣味田徑應用的原則
趣味田徑應用中應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目的性、安全性、易行性。趣味田徑教學脫胎于傳統田徑教學,但仍屬于體育教學。因此,為達到體育教學目的,趣味田徑教學中應具有相應的教育性。教學形式和手段的改良其目的為提高學生積極性,故而趣味田徑教學應具備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到田徑運動中。趣味田徑的目的為達到教學效果,故而應有明確的目的性作為方針,進而設計趣味田徑項目,若舍本逐末,則會失去相應的教學效果。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安全性作為學生安全的保障,也是家長放心的保障,應當作為重中之重,趣味田徑仍屬于田徑項目,由于田徑項目的自身特點,安全性格外重要。趣味田徑教學以便利為主,為方便推廣,應采用簡單易行的方案。
(三) 趣味田徑應用的方法
趣味田徑教學與傳統田徑教學同源,故而可從傳統田徑教學中汲取靈感。可對傳統的田徑項目加以變化,如趣味跑等。可采用故事帶入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如搬磚過河等。可采用限制法,對傳統田徑項目添加更多的限制,從而提高其娛樂成分,如二人三足等。因趣味田徑無固定形式,可自行依照趣味田徑應用的原則進行設計。
三、 總結
綜上所述,趣味田徑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良好的效果,對體育教學帶來更多便利,對田徑運動的普及具有促進作用。同時,趣味田徑教學方法的普及,更提高了學生受到的體育教學質量。由于趣味田徑形式靈活多變,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老師的授課壓力。
參考文獻:
[1] 譚周揚,黃麗萍.新課改背景下趣味田徑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7,38(2):157,156.
[2] 冉紅梅,伍藝微,林文智等.趣味田徑在巫山高級中學體育課的應用與調查分析[J].中外交流,2017(33):2.
[3] 林斐.淺談趣味田徑在教學中的發展趨勢[J].體育時空,2017(23):181.
作者簡介:
陸偉,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司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