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喆
摘 要:機電一體化專業在高職院校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隨著職業技術教育逐漸向高端方向轉型推進,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嚴重制約了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為此明晰中高職就業崗位層級十分必要。文章重點探究中高職機電一體化銜接的舉措及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中高職;課程;銜接
一、中高職銜接類型簡介
國內中高職銜接模式發展至今主要包含五年一貫制、對口招生、“3+3”這三種模式。首先五年一貫制模式是較早實行的,這種培養模式期間僅進行課程考核,學生不用參加升入高職的升學考試即可入學。其次為對口招生模式,在該模式中,各個省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舉辦選拔考試,考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填報志愿。這種模式易出現重復或斷檔現象,使得預期的教育銜接難以實現。最后為“3+3”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學習三年,經轉段考試合格后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學習三年,學生在中職學校滿足畢業條件后可以在畢業時取得相應的畢業證書。
二、健全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意義
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是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發展和完善的關鍵步驟。同時,這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繁榮發展以及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的急切需求。職業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職責就是為實現國家的偉大復興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在我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中,課程改革是其順利實施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因此,在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中,課程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是中高職銜接的橋梁和紐帶。
三、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探索
1.明確中高職兩階段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是建立在中職教育基礎之上的,是同一類型中不同層次的教育,中高職銜接不是簡單地把中職和高職疊加,而是在合理定位二者層次和結構的基礎上,實施中高職貫通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因此,對中高職培養目標的正確定位是中高職銜接的立足點,也是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起點。
2.實行彈性學制
在學制上,可以考慮制訂彈性學制,即針對學生在某一學習階段的學習,學校可以根據專業性質和內容,給出相對寬松的學習年限,但是允許學習能力較強,提前達到專業要求學分的學生提前畢業。這不僅避免了學生培養的“一刀切”,也可以起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效果。彈性學制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學生完成學分的時間限制,也擴大了學生招生和入學的年齡范圍,有利于高職學校提高生源的數量和質量,有利于學生發揮自主性,改善學習效果。
3.合理構建綜合實訓型課程體系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開發綜合實訓課程,依據綜合實訓課程開設相關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根據素質培養要求,開設必要的職業素質課程,形成基于綜合實訓的課程體系。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根據教學效果、第三方評價等,實時完善和調整課程體系。
4.統籌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結構
基于系統論的思想,對中高職課程進行統籌排序歸類,同時兼顧中高職機電專業教學實際和歷史積淀,既體現共性又允許發展個性,把機電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結構劃分為三大模塊,進行“模塊對接”:中職特色模塊、高職特色模塊和中高職銜接模塊。基礎性的通識課程和操作性的技能專業課歸為中職特色模塊,把強調較強的職業精神、職業開創能力的技術技能專業課,歸到高職特色模塊。有較強上下聯系的銜接課,可以在中職開一部分,到高職繼續延展。
總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課程,是培養健全專業素質人才的必備基礎及核心保障。雖然以往該專業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弊端和不足,但是隨著國家和政府對中高職銜接設置的重視和投入,課程模式將會日趨優化和完善。為此,中高職院校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就業需求和能力培養為導向,不斷深化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二者銜接的創新部署,最終確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能夠日臻完美,進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優質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國慶,石偉平.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論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陸國民,王玉欣.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開發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4(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