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亞
摘 要:“工程力學”是目前高職院校機械、機電等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高職院校的主旨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應有所選擇和側重。綜合本課程知識體系及教學特點,文章作者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現狀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對力學課程教學內容、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工程力學;實踐創新;翻轉課堂
一、當前高職院校“工程力學”的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偏重不能適應人才培養需求
長期以來,工程力學教學內容過于強調課程理論體系完整,偏重理論、公式推導,對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薄弱。過度理論化的教學,制約了應用型人才的實際能力培養。
2.教學過程設計未適應理論課時減少總趨勢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包括教學內容等各方面都在不斷探索。在配合課程設置綜合化、教材內容結構化等課程改革前提下,不斷縮減理論課時成為總趨勢。但是,現有的教學過程設計,依然遵循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模式。
3.教學方法系統不夠完善
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優化教學質量的保障。現在雖然已經逐步引入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學習法等理論,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仍不能形成一個整體結構及系統,缺乏系統研究和設計。
二、高職院校“工程力學”教學改革設想
1.課程研究、設計主體多元化
現階段課程設計主體仍然局限在教學專家、教師,成員結構單一。高職院校應從課程研究、總體設計環節引入與本課程相關的各領域人員。尤其是應用領域人才意見的獲取將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運用效果。
2.設計課程體系、變更教學內容
首先,合理制訂課程深度、廣度標準。根據數年來實際授課經驗,大量刪減掉理論推導內容,增加實際運用涉及知識面廣度。由項目目標為指導,直接切入結論及應用。其次,調整教學內容銜接。我們將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合并為一門課程,在教學試驗中總結經驗,將剛體受力分析和構件變形規律兩部分進行交叉滲透,以構件變形分析實際問題,帶動理論力學受力分析實際運用掌握。最后,重組教學內容,改變原有課程體系。將材料力學原有“軸向拉伸—扭轉—彎曲—組合變形—靜不定問題”等內容重新組合,利用案例目標教學方式,針對典型工程構件進行“實例引入—問題分析—知識運用”問題解決方案設計,將各種變形作為整體模式,綜合講授、運用各類變形分析。
3.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
改原有多、全、細的教學原則為少而精。將最重要的概念、理論先以結論的形式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題實踐、問題解決中進一步掌握。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著眼于問題提出、方向引導、解決思路分析方面,引導學生發現共性,抓住問題的本質及內在聯系。這樣可以通過一個問題,讓學生掌握解決一類問題的方法。
調動學生主體意識,進一步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教師利用翻轉課堂,通過提前布置預習問題,讓學生提前通過教師提供的網絡資料、基礎知識信息等尋求解決方案。通過出自測題,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進程,動態確定課堂講解重點。課堂采用討論、辯論等方式使講解知識消化。
開發、運用先進科技手段,豐富課堂。通過手機、iPad等現代工具,提供學生視頻、動畫等立體教學資源,以現代工具支持項目教學、翻轉課堂,使抽象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根據學情由淺入深地設計制作微課、仿真動畫等,以實現與紙質教材無縫對接。
高職院校“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上,充分利用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實踐翻轉課堂、項目教學等。通過信息化教學、傳統教學一體化,實現“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唐曉勇.“翻轉課堂”:數字技術引發的學習變革[J].中小學管理,2013(7):30-32.
[2]范欽珊.工程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