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林
【內容摘要】新課標當中對于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有著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要重視對學生人格以及學習能力上的培養。初中科學學科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需要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進行關注和掌握,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融合加強重視。本文對初中科學精準教學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科學 精準化教學 初探
初中科學學科教學中使用精準化教學方式,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另外一方面能根據學生的能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也能積極的進行互助合作學習,用以提升科學學科的成績。
一、精準化教學的概述
所謂精準化教學,主要是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對應的教學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法的使用。當學生能對所學科目有著深刻認知以后,能深入的對其相關內容進行探索,進而能精深的學習知識,使得知識學習內容能不斷深化,最終深化學科內容。科學學科本就是一門偏探索性的學科,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十分重要,關鍵是要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探尋,只有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踐獲得的知識,才能讓學生有著深刻的記憶,才能真正的理解其內涵。
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1.小組學習活動中開展分層教學
科學學科教學內容能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涵蓋面也很大,涉及到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所以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開展對應的教學方式,能真正的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本質。如,有的學生對人文地理興趣較大,對地理學習有一定的基礎,所以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情況開展教學,能具有較好的課堂效果;而一些學生對電學和化學有濃厚的興趣,并且也比較擅長這些方面的實驗操作。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的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成員分配。進行分配時,需要以學生的學習態度、個人特點以及智力成長和意志堅定程度等多個角度作為參考,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交流當中彼此學習,共同進步①。
例如,男生普遍對電池的知識、微粒模型等相關知識比較感興趣,在進行分組時教師可以采用性別搭配的方式進行分配,使得各個小組的活動效果更好。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多關注女同學的學習狀況。在學習家庭用電相關知識時,男生能夠對電路以及電路的計算掌握的更好,對于家庭電路的掌握情況和興趣要普遍高于女生,在進行預習時,也會更加的主動。因此,男生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也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女生由于興趣不大,對電的使用以及安全措施掌握不到位,學習中容易出現各類問題。教師在進行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為向學生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分析知識點,討論觸電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在合作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能夠讓女生更好地理解。在進行互動提問時,教師也要更加關注女生,給予她們更多的機會。并且在總結階段,教師要對全班同學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查,對每個小組當中理解困難的同學加以指導。如果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夠自主分析高壓觸電到底是接觸到了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還是由于靠近高壓帶電體造成的;能夠掌握當帶有高壓電的物體出現在身邊時自己應當如何規避;能夠掌握家庭電路的保險在接線時的準確位置,那么便達到了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進行動態分層處理,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分析,根據學生的能力進步程度進行分組;在小組合作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競爭機制,有效地激發各個小組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與實驗當中,從而使得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保持高昂的學習態度。
2.課堂教學分層
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充分地調動,使得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有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注意將整個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處理,使得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進行有效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
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以教育目標為核心,進行教學內容的分層設計,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真實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有效地開展針對性地教學工作,教師要重視在課堂教學當中使用教學導入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用電安全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在進行教學導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聯系生活當中的各種實際情況,將各種生活性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從而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并且也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如:生活當中大家對于很多比較超出常理的事情都會用“觸電般的感覺”來形容,那么到底什么是觸電般的感覺,人們真正觸電時,多少電壓是安全電壓,如何才能規避被電的受傷呢?通過這樣的問題,教師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思考當中,有利于后續教學內容的展開。教學中可以利用高效的互動,讓學生將自己的疑惑講出來。教師針對學生的核心問題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尤其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點進行分析②。
再如學習氧化與燃燒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充電氧化與燃燒之間所具有的聯系以及區別進行講解。利用實驗,對相關問題進行更好地認識和比較,利用探究的方法開展教學。教師要讓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對燃燒所需要的基本條件的問題進行回答,讓學習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去回答更難的問題,例如如何利用氧化知識。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積極的討論,教師對學生進行從旁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探索過程中,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深入知識內涵探尋科學知識
1.深化知識內涵,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當學生對問題思考的越多,就能在周邊的世界中看到很多自己不懂得問題,對知識有著極強的敏感性。其中最為突出的例子是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教師在講解“溶液配制”的相關問題的時候,就提出若能將100克5%的NaOH 變成10%的NaOH溶液,其中可以使用的可行性方案有哪些。對于這樣一道試題,由于其自身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能引發學生的多方思考。學生也能給出不同的方案,有的學生提出可以加入固體Na或者Na2O:還有的同學提出可以使用蒸發的方式,提高液體的濃度。由此可見,學生的思路正在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不同的解題方案,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活化③。
2.鼓勵求異思想
求異思維要求學生能憑借自己獨有的智慧與能力,在積極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的探尋知識內容,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慮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具有良好的求同存異思維,不但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
經由一段的時間的學習以后,教師能發現學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問,整個班級的提問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課堂氣氛也顯得尤為活躍。甚至有的學生能根據所學提出創新性的問題,并能自覺的觀察周圍的科學現象,也能發現簡單的科學規律,能對書本中的答案、老師講解的內容等提出合理的質疑,使得學生的科學精神得以培養,那么學生就能自覺地探尋知識不需要教師督促學習。
結束語
科學學科教學中,教師能發揮其主導性的作用,能在遵循有效教學規律的過程中,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得,也能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滿足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用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在學習中獲得較好的成就感。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科學知識,學生不但會學,而且能學,進而能深化教學發展目標。
【注釋】
① 陳國華. 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以杭州市余杭區臨平第一中學研究為例[J]. 學周刊,2014(02):15-16.
② 胡興昌、王昌榮. 多元文化視角下港澳臺滬初中科學課程標準知識結構的評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16(03):12-13.
③ 陳鋒. 初中科學促進概念轉變的概念教學范式研究——基于“任務中心”教學模式的視角[J]. 教育參考,2016(03):112-119.
(作者單位:浙江省青田縣季宅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