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數學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科學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抽象思維能力。本文就目前初中教學的現狀和初中生思維能力的特點,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式
數學作為初中教學中一門重要的科目,是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推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使學生掌握歸納、演繹、類比等數學方法和思維。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的教案設計和課堂展開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水平不夠,給日后的學習造成困擾。
一、 初中生思維發展特點
初中是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發展的高峰時期,新課程標準規定,在數學教育中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符號、圖形等,描繪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首先,對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利用數形結合的教學理念,把生活中的具體內容用數學的形式表現出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正確掌握空間概念,認識現實的圖形與空間,通過幾何學習的相關內容,建立空間概念。其次,對初中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可以對數學問題及概念進行清晰的闡述。這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成功地建立數學知識的相關體系,為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還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問題時做出正確的判斷。最后,對初中生統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可以利用數據的統計,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描述,從而做出推斷。只有具備相關的統計能力,才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下,對于數據分析處理的需求。
二、 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但是目前的數學教學模式,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就限制了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逐漸降低,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部分教師仍然在數學教學中采用題海戰術,對于特定的習題類型,規定固定的答題模式,這使得學生只會機械地重復死板的模式,而不對數學學習內容進行推理和演繹。同時,傳統的評價模式以分數為主,評價學生在總體中所處的排名,這使得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我效能降低,產生了厭學情緒,不利于教學的進行。除此之外,學生不能很好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處的地位,缺乏學習內容的積極自我探討。
三、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科學的數學教學方式,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數學的樂趣,自我探索,體會數學的奧秘,要實現數學教學方式的科學轉換,首先教師應該從教育理念上進行轉變,將教師主體轉化為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課堂。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從課前設計,課中展開,課后作業等方面入手。首先對于教學設計應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分析課程的重難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狀況,在教學設計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工具來豐富數學課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新穎的教學工具進入了教育行業。例如,在授課的過程中采用多媒體展示數學小實驗的方式,調動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其次,數學教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較高的學科,其教學過程本身就枯燥無味。因此在課程設計時,應該結合數學教學與其他科目,同時將數學與生活中的具體實際問題相結合。例如,在進行幾何學習時,可以讓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對于幾何體各個面的相對位置的學習,可以通過小游戲的形式制作立方體,同時把握課程內容的重難點。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局限性,對重難點的掌握并不到位,這時就需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課堂的具體展開中,應該實行問題教學模式,首先提出會引發學習者認知沖突的問題,激發學生對問題求證的渴望,隨后在這一問題上引出更多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決和思考。教師應該在教學前,將問題進行一定的設置,使得各個問題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環環相扣。學生可以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不斷向更深層次進行挖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推理和演繹的能力。同時在課上,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的高低,平均分為各個小組,小組內部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小組之間建立完善的競爭體系,相互競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轉化思考問題的角度,發現問題的新方面,鍛煉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函數學習時,教師可以列出幾組不同的函數:y=x(x+18)+5;y=13x2-5;y=(x+8)2+9x。這是三組不同類型的二次函數,教師引導學生對以上三個解析式進行分析,多次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二次函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布置課下作業時,要避免給學生布置大量的題目,而應該要求學生對同一道題目,探索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理清解題過程中所應用到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考的方向,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解題過程中是應用歸納或是演繹的方式進行,幫助學生舉一反三,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布置一些緊貼生活實際的數學作業,例如,對于統計知識的學習,可以布置學生在課下對自己的脈搏進行多次統計,計算出自己脈搏的平均次數,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引發學生的興趣。
四、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課程標準不斷推行,對學生的教育不再停留在簡單的內容教學上,更多地要求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發展,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完成學業的任務,更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問題教學的方式,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金芬.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10):41,40.
[2]王曉華.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15-116.
作者簡介:
王淑珍,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第一五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