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的三大任務: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中的“復述課文”是提升學生這幾項綜合能力的最佳媒介,也就是要求學生做一個“巧舌鸚鵡”。復述課文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聽說的實際訓練。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設計相應的復述活動,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素養;復述課文;綜合訓練;創新思維;循序漸進
“鸚鵡學舌”比喻人云亦云,沒有主見。“鸚鵡學舌,人云亦云”這個詞語現含貶義,其實在語文學習中能夠做一個“巧舌鸚鵡”,卻也是極其了不得的。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中“復述課文”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最佳方式。
復述課文,顧名思義是學生將學過的課文或課文中的插圖,遵循一定的要求,做完整而連貫的敘述。這既是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也是對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這要求學生要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轉變為言語,并要對這種語言進行系列的加工、整理,并且還要求學生能通過“口頭”或“筆頭”把課文內容重新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與簡單機械地背誦課文不同,與介紹課文大意也不同。復述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設計相應的復述活動:
對于篇幅較短、情節線索發展比較清晰的文章,可要求學生對原文詳述,可以具體要求學生以“首先”“接著”“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有條不紊地進行復述。這種做法既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又有助于學生轉換為自己的語言。如果篇幅較長,也可以選取片段或重點進行小型多樣,機動靈活地復述。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課文文質兼美,層次清晰,中心明確。低年級課文短小感性,小學高年級課文雖然篇幅增加,但也都是情節清晰,主旨明確。例如《小鬧鐘》《一粒種子》《不懂就問》《不愿長大的小姑娘》等等課文。如在復述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小鬧鐘》一文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小鬧鐘先到了誰的家,看到了什么,說了什么;接著又到了誰的家,看到了什么,干了什么;然后又到了誰的家,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結果怎么樣。這樣復述就非常有條理,鍛煉了學生們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對于有配圖的或文字上有想象空間的課文,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擴展原文的某些內容進行復述。小學語文課本結合孩子們的年齡設計,更是圖文并茂,插圖很多。可以通過挖掘出圖上或文字上隱含的內容,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二年級下冊《遠行靠什么》這篇課文課本根據插畫七幅圖畫,它們分別是馬車、帆船、輪船、蒸汽火車、汽車、電力機車、火箭飛船圖片,那么我們復述時就可以看著圖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指導學生組織運用語言進行復述。
在新的課文學習之后,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方式改組課文,引導學生創造性復述。這種方式加入了學生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更加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對記敘類的課文重點是變換人稱復述。一般文章用的都是第三人稱,在復述時,可以改第一人稱“我”來敘述。這樣做的優勢是有利于學生把人物的經歷和感受置換為自己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可能會產生自己的一些感受。如《生死攸關的燭光》一課,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理解了課文內容,可以選用第一人稱進行復述,這樣學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痛苦,也可以更好地體味和平的珍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熏陶。
而有的文章在描述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時往往有未盡之意,給讀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此時我們可以根據內容指導學生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憑借自己的知識生活經驗,通過創造性的想象,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課文《窮人》這篇課文對漁夫的妻子桑娜的心理描寫非常精彩,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想象來描述桑娜獨自在家時的情景,以及漁夫回來之后他們的對話、動作、心理等等。
續寫課文也是很不錯的復述方法。簡單說就是給文章增添內容。加內容不一定加在文章的結尾,也可以加在文章中間。有些文章會留有一定的空白讓我們展開想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留白,引導學生想象,進行創造性的復述。甚至在復述時可以加以引導學生加幾句議論,使他們對作品中的人物有自己的認識,以培養學生的初步鑒賞能力。例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修鞋姑娘》一文復述時就可以想象一段時間以后“我”又碰到了修鞋姑娘,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從而加深對修鞋姑娘的優秀品質的學習。
還可以顛倒次序的復述,課文內容的安排可能形式多樣,敘述順序也多種多樣,有的課文采用倒敘、插敘等,這樣我們復述時就可以打亂課文原來的順序,按照時間或邏輯順序進行復述。例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課,課文首先描寫了雷棣的發言,接下來描述兩年前雷棣父親的犧牲,又寫到父親生前的事情,時空交錯而有序。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復述時按時間順序來講,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深刻理解,又得瞻前顧后,還考驗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再比如《送你一束鮮花》一文也是如此。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復述課文時,對復述要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例如:要準確、完整;要抓住中心、突出重點,層次分明清晰地進行復述;一定要用普通話復述,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語句通順;進行復述還應帶有一定的感情。
綜上,復述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導啟發作用,學生認真鉆研了教材,課堂效率一定會有很大提高也有助于有效完成教學任務。但這種訓練不能急在一時,要循序漸進,可由一兩段開始,進而至長篇,慢慢放開,由“死搬”到“活用”。如果能夠在教學中長期堅持,將之作為教學的一個基本環節,一定會有效果。
作者簡介:
楊現紅,河南省新鄉市,新鄉市鳳泉區大塊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