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教學科目,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小初高學習階段,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個性鮮明,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往往保持著較高的好奇程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學生聽課的習慣,往往并不是那么的理想,很多學生會出現難以集中精力或者是東張西望的現象,針對這些教學現狀,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所警覺,并作出改善。
關鍵詞:小學數學;聽課習慣;教學方法
一、 引言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聽課習慣,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是一門考驗學生邏輯與思維的教學科目,數學教學內容往往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因此學生必須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有效的聽取教師的講解,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習效率。想要逐步的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點滴積累不斷改變,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二、 轉變枯燥的講解方式,課堂教學應該更具趣味性
數學教學內容從本質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與單一性,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如果只是注重內容與知識點的闡述,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感覺很壓抑、很無趣,從而難以保持課堂關注度,到時聽課效率降低,聽課習慣難以養成。因此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語言描述得更為精準,更為生動與鮮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講授《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想分給誰一起吃呀?和老師一起吃好不好呢?”首先通過提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然后接著提問:“如果你把蘋果分給我一半了,那么請問你的手上還有多少個蘋果呢?”這個時候學生肯定會回答:“只剩半個啦!”教師可以接著說:“那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來拼寫半個,你們有沒有興趣呀?”“假設我們把蘋果看做是單位‘1我們把蘋果拆成兩份,那么我們的分母是不是應該寫2了呀,你們把蘋果分給了老師一半,現在你們還有多少蘋果呀?是不是也是一半呢,我們用分數表示是不是就是1/2了呀?以后別人再問我們一個蘋果分成兩份,吃了一份還剩下多少的時候,我們除了回答一半,還可以這么回答呀?”學生就會回答“1/2”。這個時候,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互動之中,在這個環節中不斷地引導學生去自主思考,這樣的教學才會更加具有效率,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也不會感覺到枯燥與乏味,整個教學氛圍是輕松、愉快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三、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聽課質量
小學數學課堂,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數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數據分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生數學的樂趣,學生才能更好的聽取教師的講解與分析,數學學習才會更具效率。課堂上學生聽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因此如果一味的單一的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會逐步降低,注意力也會難以集中,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擁有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聽課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趣味性,能夠參與到教學環節之中,才能激發學生的聽課欲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例如教師在講解《統計與概率》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劃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通關任務,順利獲得通關學習任務的小組,可以獲得免做一次課后作業的獎勵。首先將此次學習的任務與目標為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能夠對課本基礎內容產生了解。學生還需要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制作條形圖、得出最后的答案,因為有任務作為指引,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力也會更加的集中,在參與整個學習環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班級其他同學的影響,變得更為積極與活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聽課,也不失為水到渠成的好方法。
四、 構建新型評價制度,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聽課習慣
近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更注重分數與實際教學反饋,因此教師的評價制度也往往建立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之上,這樣的評價制度,對于現行的素質教育是存在一定的偏頗的,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評價機制,引導和鼓勵學生認真聽課,通過點滴的積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教師在評價形式與內容上,也應該跟隨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轉變,評價機制應該更具科學性與人性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喜歡數學,愿意了解數學。例如在課后作業的評價機制上,教師應該落實多層次的評價機制,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于教師而言,最應該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基礎理論知識的夯實程度,教師批注評語的過程中,也可以用優、良來替代具體的分數。在課堂知識點講解的時候,對于一些認真聽課、積極發言的學生,教師應該的及時的給予回應,大方的贊賞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改變,是能夠被教師關注到的,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當班級學生出現一部分不聽課的現象時,教師可以用一些簡短的提示來引導學生“小小手、背背后,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聽講課”充滿童趣的語言,不僅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讓班級的學生自然而言養成聽課的習慣。
五、 結束語
小學數學聽課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的引導和鼓勵學生,一點一滴的教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何蓮.淺析低年級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0):00114.
[2]梁愛華.淺析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J].東方青年·教師,2011(9).
作者簡介:王薛琴,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榆中縣一悟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