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地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地圖的基礎上,因此學生對于地圖的解讀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方向。鑒于地圖在地理教學中所占比重如此之大,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就針對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做出分析,并嘗試探究這其中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對策;讀圖教學
一、 創新教學理念開發學生讀圖能力
在新課改理念下針對學生開展的讀圖教育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因此教學第一步即是思考如何有效激起學生對地圖圖表的興趣。對于高中的地理教學而言,尤其是高一階段,教材中涉及的圖表中所蘊含的地理信息一般都不少,并且圖表形式都較為新穎,學生乍一看都是很難理解出圖表中所蘊含的地理信息的。倘若教師不在學生的這一重要教學階段做好學生興趣的培養工作,學生日后的地理學習必然會很吃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懷著積極地心態去面對地理圖表時,教師們的教學舉措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而對于高二、高三年級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讀圖能力,但是很有可能在學習上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因此如何采取教學對策來將他們的讀圖積極性帶動起來也是教師們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
以魯教版高中教材為例,針對高一年級段這些初次接觸高中地理的學生來說,地理圖表必然是晦澀難懂的,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不怕麻煩,多多利用教學器材或是多媒體教學。以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地球的宇宙環境”為例,課本利用一張太陽系示意圖向學生詳細展示了整個太陽系的具體構造:
但是學生在初次面對這幅圖表時,雖然會感到新奇,但是一想到有這么多星體需要去記憶就難免會產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師就要嘗試利用趣味教學先行消除學生對這些地理圖表的抗拒心理。針對這幅太陽系構造圖,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其以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本上的圖表有一個新的認識,消除他們的抗拒心理,從而培養起他們讀圖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創意教學的形式:雖然太陽系中的行星乍一看上去很多,但是只要教師們多動腦子,就會找出這其中的一些教學小竅門。比如“水火不相容”的太陽卻和水星比鄰、火星“燒著了”木星才使得它們之間有了一堆“木屑”——小行星帶。只有教師為讀圖教學開一個好頭,才能方便接下來教學環節的展開,因此教師們對培養學生讀圖興趣這一環節一定要引起重視。
二、 分步式教學傳授學生科學的讀圖技巧
對于這些高中學生而言,他們的讀圖能力都尚在起步階段,短期內想要快速提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意識到循序漸進的重要性,不要生硬地塞給學生過多的知識,這樣對學生而言不僅起不到提高作用,相反還會消磨他們的讀圖積極性。
在此以高一必修二第一節“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中的圖114為例:
圖114人口增長模式示意
這幅圖的表達形式較為復雜,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理解難度的,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策略,一步步地將學生引入讀圖環節中來。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面對這一環節時都是先讓學生自主讀圖并嘗試思考教材中的問題,筆者認為這樣實在不妥。首先這幅圖的內容量很大,單憑學生現有的理解能力能夠讀懂50%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倘若再要求他們去自主思考教材中所提問題,這對他們而言要求實在是過高了,不僅容易使學生對讀圖產生畏懼心理,認為讀圖很難,同時寶貴的課堂時間也是被白白浪費了。因此,針對這一錯誤的教學現象,我們需要如何采取措施應對呢?
首先,教師要將這幅圖劃分為四個部分,即“原始低增長階段”“原始高增長階段”“增長減緩階段”“低增長階段”,然后再針對這四個環節來分步驟教學。圖中有兩條曲線的變化是很有規律的,分別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教師教學的第二步驟正是圍繞這兩個重要曲線展開的。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各種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圖中的曲線含義。例如“同學們,為什么原始階段出生率那么高,人口增長還是這么慢呢?你們能從圖中找出原因嗎?”學生順著提問角度能夠很容易地回答出:“因為原始階段的死亡率也很高,兩者相互抵消了。”利用這種極具引導性的問題,教師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梳理讀圖思考方向,還能顯著降低他們的讀圖難度。而圖中其他三個部分的教學和第一部分差不多,教學靈活應對即可。另外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地理不僅僅是一門觀察天氣、土地構造的學科,其所蘊含的人文知識也需要教師們給予足夠的關注。每個階段為什么“出生率”“死亡率”會有顯著變化的原因也一定要告知學生,在教會他們讀圖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
三、 培養讀圖習慣加強課后訓練
在新課改背景下,舊有的教學理念都應有所革新。對于高中的地理教學而言,教材內容雖然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遇到難點問題或是讀不出圖表中的含義時,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鼓勵他們多查閱資料。另外,現在的很多高中都會給學生發放一本基本地圖冊。學生也許不會引起重視,但是教師一定要意識到這些教學資源對學生讀圖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并鼓勵學生課后多去看看圖冊中的地圖,提升自己的讀圖基本功。習慣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只要教師長期監督,這些習慣必然能潛移默化地成為學生日后與他人競爭的優勢所在。
在高中所有學科中,地理是很特殊的。他既包含文科性質卻又有部分理科的特質在其中,無論是課后做題還是背誦都是必須的。而圖表這方面更是如此,一張地理圖表所蘊含的信息量之大即使是語文識圖寫作也不一定能與之比及。假如學生缺乏讀圖訓練,成績是必然會落后他人的。因此,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課后訓練的重要性,諸如世界地圖、七大洲具體地理位置、洋流分布圖等重點圖表千萬不能含糊。倘若學生對背誦圖表有抗拒心理,教師還可以定期的舉行地理作圖能力比賽,利用比賽的形式來測試學生對這些圖表的熟練程度。這一訓練形式的加入,不僅能巧妙避開學生的抗拒心理,同時還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四、 結束語
本文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多方面詳細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讀圖教學的現狀,并嘗試性地提出了可行的解決辦法。但是實際教學中還是需要教師們多加實踐并做出改變。教育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僅僅靠這些簡單的教學對策是遠遠不夠的,誠切希望各位教師能在這方面多加思考、積極探索,為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家貴,王佩賢等.論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2]徐正揚.高中地理課程教學辦法的幾個突出要點[M].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湯永干,江蘇省高郵市,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