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τ谛W語文古詩詞教學來說,語文教師一定不能枯燥講解和單純要求學生背誦、默寫,而是要結合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兒童自主閱讀和體會詩詞韻律美和意境美。如此,方能促使詩詞教學效率實現最大化。結合筆者對古詩詞教學的淺顯認識,以下常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古詩詞;方法
眾所周知,古典詩詞文化在我國文學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源遠流長,學習它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更是提升兒童個人審美和文化素養的體現。而新課程改革對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又提出高要求,即創新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學習個性的培養和發展。因此,顯然當前的“教師講+學生聽”模式是不符合的,故而探究創新、有效的教學新策略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 凸顯學生學習本位,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以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綜合來看,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時刻堅持以生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知識的觀念,讓傳統枯燥背誦、機械默寫等教學思想成為過往,著眼于兒童的未來和民族的未來。而對于如何才能凸顯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的本位,如何激發其自主學習興趣這一問題,筆者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比如,我們可以結合優美的音樂、歌曲,并且配合詩詞中所表達的意境美,通過多媒體視頻投影展示出來,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一詩時,詩中描寫的“日照”“生紫煙”“瀑布”“飛流”“銀河”等這些自然景觀完全可以結合著想象構思成一幅完美的畫卷,并且再配合韻味悠長的淡雅之音,可以讓這首詩的教學氛圍立即形象、生動起來,便于我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培養詩詞欣賞能力。
二、 重視從聯系詩詞作者入手,進行深層教學
古典詩詞文化在歷史歲月的滾滾長河中,經過各位詩詞名家的沖刷和洗禮,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風格,在學習中,我們應當結合詩詞的作者進行區別分析和對待。比如,李白的詩詞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并且還具有豪放的風格,他不拘泥于小節,從其《望天門山》中“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北阕阋钥闯龃蠼罄说暮肋~氣勢。又如,杜甫的詩詞一般透露著憂傷、哀嘆,并且折射出當時黑暗的時代背景,這一點從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也可以看出來。此外,還有向往田園生活的陶淵明、略帶婉約、閨怨的李清照等,都是其獨自風格的代表,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結合著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進行重點講解,這樣學生們才能深入理解作文的內涵。
三、 反復朗讀,養成詩詞品鑒習慣
古典詩詞文化最大的特點韻律美和節奏感是需要通過發生朗讀才能品鑒出來的,并且一旦朗讀便會形成一種“癮”,這便是古詩詞朗朗上口、繞梁不絕的效果。另外,通過反復的朗讀,還可以形成胸腔的共鳴以及與詩詞人思想的共鳴,從而深層感知文學作品創作者背后的故事。比如,在教學《憫農二首》時,筆者反復要求學生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然后在不同的朗讀階段詢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初次閱讀:“老師,這首詩寫的是有人在種田嗎?”三遍之后:“老師,我覺得我以后都不能在浪費糧食了!”六次朗讀之后:“同學們,農民伯伯種出大米、小麥這么困難,我們以后都要將飯菜吃光好嗎?”是的,他們懂得了引導別人一起來進行勤勞、節儉。在筆者看來,便已經達到了本課教學的目的了。
四、 引導兒童模仿創作,深化文學素養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便是通過閱讀和感知而逐漸積累起來的詩詞模仿創作能力,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尤強,從幼兒呱呱墜地開始,他們就開始根據父母的言談舉止、品行習慣進行模仿,因此模式方式學習的最佳路徑,在古詩詞的學習中也是如此。對小學生進行仿寫的教學訓練,其仿寫的范本不要舍近求遠而是應當緊緊貼合課文,尤其是古詩詞,對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需要針對性引導,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提煉和總結對小學生有啟發的寫作表達方法,引導兒童去理解、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
比如,在學生學習完《春曉》一課后,便可以如此啟發:“同學們,作者借用他的筆下給我們展示了一片盎然春意的景色,那么學完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嗎?可以模仿著這首詩寫一寫!”讓筆者記憶深刻的是這樣一段描寫:“春日花正紅,綠草意更濃。夜來風雨聲,漸訴離別情。”雖然是簡單的幾筆,但是卻將一夜春雨之后,花草逐漸凋零的景象描寫得很到位。
概言之,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應當明確古典詩詞文化是我們需要重點教學和傳承的內容,其具體的操作方法,筆者從激發學習興趣,聯系作者背景,反復朗讀陶冶情操以及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等角度入手進行了部分闡述,希望每一位兒童都能帶著興趣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中,并且在今后的成長中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顏巧線.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教師,2016(09).
[2]李碧霞.誦讀經典詩詞,品味優秀文化——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成效的探索與實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7).
[3]唐訓安.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03).
作者簡介:
黃萬能,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紅花崗區第九小學。